新茶饮“杀疯了”:一个月上市一家,“六小龙”格局暂成

来源:金羊网 作者:廖梦君 发表时间:2025-05-15 10:55
金羊网  作者:廖梦君  2025-05-15

2025年,中国新茶饮行业迎来史上最密集的上市潮,从二月开始,以一个月一家的节奏,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与此前已上市的奈雪的茶、茶百道形成“六小龙”格局。然而,股价表现却呈现出显著分化:截至5月9日,蜜雪冰城、古茗较发行价分别上涨137.9%、149.5%,市值突破千亿与两百亿港元;而沪上阿姨、霸王茶姬涨幅不足30%,奈雪的茶、茶百道则较发行价暴跌94.4%与44.5%。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新茶饮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的残酷现实。

上市潮背后的冰火两重天

加盟模式的“双刃剑”效应凸显,当前头部品牌普遍依赖加盟模式跑马圈地: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加盟店占比均超97%,沪上阿姨更是以99.7%的加盟率成为“轻资产之王”。这种模式虽助力规模快速膨胀——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万家、古茗达9778家、沪上阿姨两年内新增3869家——却也埋下单店盈利下滑的隐患。2024年,古茗单店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下降4.3%,日均销量降8.59%,871家加盟商终止合作,同比激增107%;茶百道净利润腰斩58.55%,奈雪的茶因坚持直营模式累计亏损超20亿元。行业陷入“规模扩张、成本控制、品牌调性”的“不可能三角”困境,加盟商存活率与品牌溢价能力成为分水岭。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资本市场对“故事型”品牌不再宽容,奈雪的茶、茶百道上市即破发,反映出投资者对缺乏壁垒企业的抛弃。相反,蜜雪冰城凭借极致供应链斩获青睐:2024年净利润增长39.8%,自建五大生产基地实现60%原料自产,核心食材成本较同行低20%,支撑“6元均价”策略;古茗以“两日一配”冷链覆盖97%门店,鲜果损耗率压至10%,低于行业均值一半,2023年加盟商单店利润37.6万元,利润率20.2%,远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或许,当门店数量红利消失,供应链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才是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新茶饮行业的“卖铲人”

新茶饮企业的集体上市,本质是资本推动与供应链价值重估的双重结果。一方面,早期投资者急需通过IPO实现退出:沪上阿姨前五大股东持股超90%,蜜雪冰城基石投资者包括红杉、高瓴等顶级机构,2025年成为资本集中变现的“窗口期”。另一方面,行业本质逐渐清晰——新茶饮企业并非单纯的消费品牌,而是通过整合供应链向加盟商“卖铲子”的平台型公司。

蜜雪冰城2024年250亿元营收中,超240亿元来自加盟商采购;古茗87亿元营收里,直营店贡献不足1%;沪上阿姨96.5%的收入依赖加盟商食材销售。这种模式下,供应链整合能力直接决定盈利能力:蜜雪冰城在越南、印尼自建糖浆工厂,核心原料自给率超 80%;古茗在东南亚布局区域分装中心,实现“国内直供+本地采购”混合模式,降低物流成本;霸王茶姬通过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打造低因茶系列,瞄准健康化趋势,2024年研发投入增长120%。

类比“果链”对苹果的依赖,新茶饮供应商如田野股份(奈雪、茶百道果汁供应商)、鲜活饮品(蜜雪冰城果酱供应商)高度依赖头部品牌,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普遍超 50%。但资本市场更愿为“链主”买单: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市值破千亿,认购倍数达 5324倍,冻结资金1.84万亿港元,创下港股纪录;古茗募资45%用于供应链升级,计划将食材损耗率降至6%。行业共识已然形成:只有具备原料自控、全球采购、本土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卖铲人”赛道建立壁垒。

“海外淘金”走出三条路

国内市场的内卷倒逼新茶饮企业转向海外,上市募资为全球化战役提供“弹药”。据艾媒咨询,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规模2028年预计达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成为最大增量市场,各品牌也正在上演“东南亚淘金热”。

例如,蜜雪冰城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发制人,2018年布局东南亚,目前海外门店近5000家,在印尼门店数超越肯德基,通过自建工厂实现核心原料自给,终端售价维持1-3美元,复制国内“极致性价比”模型;古茗则聚焦下沉市场,通过减免加盟费、区域分装中心降低加盟商成本,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快速渗透,2024年海外门店数增长180%。

而霸王茶姬则另辟蹊径选择走“高端路线”,2025年美股上市后首店落地洛杉矶,在核心商圈开设旗舰店,主打“茶中式”(Teaspresso)概念,结合非遗元素输出文化价值,募资30%用于海外供应链建设。

然而,海外市场并非“蓝海乐土”,消费者对新茶饮认知度远低于咖啡,需长期教育;供应链初期也投入巨大,蜜雪冰城在越南建厂耗时3年,前期亏损超2亿元;本土品牌也在竞争加剧,印尼“Tealive”、马来西亚“LiHo”等地头蛇加速扩张。更关键的是,国内“跑马圈地”模式难以复制——霸王茶姬北美首店租金成本是国内3倍,古茗东南亚加盟商要求具备本地资源,管理半径大幅拉长。

新茶饮出海已超越单纯的门店复制,而是供应链能力、文化认同与本地化运营的综合比拼。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低价”、霸王茶姬的“产品+文化”、古茗的“效率+下沉”,代表三种差异化路径。但行业共识是:若延续国内“加盟倾销”老路,必重蹈单店盈利下滑覆辙。2024年,蜜雪冰城东南亚市场单店营收较国内低15%,倒逼其加速本地化研发;霸王茶姬在新加坡推出“斑斓椰椰”等在地化产品,带动复购率提升25%。

新茶饮上市潮是行业分化的“分水岭”。资本狂欢中,蜜雪冰城、古茗等在探索供应链发展,沪上阿姨、霸王茶姬在模式与定位上寻求突破,而奈雪、茶百道的困境则敲响警钟:单纯依赖规模扩张或营销噱头的时代已然终结。未来战场不在交易所,而在海外门店的一杯一匙、供应链的一砖一瓦、消费者心中的一知一念。正如喜茶相关负责人所言:“数字游戏走到尽头,用户需求才是根基。”当“中国供应链”与“全球茶饮”深度碰撞,唯有兼具效率、创新与长期主义的品牌,才能在这场“剩者为王”的战争中笑到最后。

文|记者 廖梦君

图|记者 廖梦君(部分署名除外)

编辑:董鹏程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