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粤美乡村”风貌设计作品征集活动(广州)(以下简称“活动”)总结会在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增城区政府、相关镇、村负责同志及75组获奖团队代表齐聚一堂,宣布获奖名单,促进获奖作品在乡村落地生根、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干货满满,串联设计赋能全链条
这场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设计盛事,以“实用、管用、好用”为导向,创新性构建“需求端出题、设计师答卷、多主体阅卷”活动模式,从政府侧、企业侧、村民侧三方收集产业小镇、村落民居、公路游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5类16个选点需求,吸引近100家国内外设计机构、高校、团体,逾3000名设计师共绘乡建蓝图。
活动从2024年12月正式启动以来,历时7个月,经公告发布、实地踏勘、乡建课堂、在地实践、择优评审等环节,充分挖掘岭南乡村自然禀赋和乡土风情,广泛响应属地街镇、业主、村民需求,助推参赛作品更贴合乡村实际,实现“在地性”与“创新性”的深度融合,以创新思维激活乡村传统空间。最终脱颖而出的75份获奖作品,既能体现专业高度,又能切实回应乡村发展的多元诉求,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规划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国土空间协会会长马向明表示,乡村振兴为青年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才华施展舞台,岭南乡村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青年设计师既能从中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深刻理解人与土地的内在联结,又能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于乡村建设实践,这里无疑是滋养设计人才成长的沃土。
创新为要,解锁乡村建设新可能
活动现场,华南理工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团队以《迹·驿·林·坞》项目为例,阐述了从“旅游公路”到“公路旅游”的理念。方案基于上位规划衔接、区位交通条件、生态文旅资源禀赋等前期分析,通过构建“一轴引领·三线织景·四季共生·万象焕新”的发展路径,以G105生态文旅主轴串联“山林探秘、滨水游乐、乡土人文”三大主题游线,打造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产业升级、社区共建”于一体的全域公路旅游标杆路段。
合方建筑设计事务所(广东)有限公司设计团队的《泊野·骑栖》则以庙尾村独特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和现有基础为立足点,聚焦乡村山水格局、风物习俗,从代表本土地域风物的要素中寻求灵感,以追求生态健康的骑行场景为脉络,试图建立“生态基底+设计赋能+社群共创”的提升策略,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将昔日的乡村小公园打造成为集轻户外、深体验、可持续的岭南乡野生活目的地。
此外,会议还同步展出“粤美乡村”优秀设计作品。75份获奖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手绘图、效果图、结构图展板和详实的文字说明,全方位呈现了设计师们对岭南乡村的创新诠释,勾勒出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交融的乡村发展新范式,以设计之力描绘出“新岭南”乡村风貌的多元可能,更搭建起设计师与乡村建设者对话的平台,让专业设计真正走向乡土、服务乡村。
活动不是终点,而是广州乡村振兴“设计赋能”新赛道的启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指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是广州探索城乡融合、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未来,广州应进一步深化与惠州等周边城市的协同,推动“文化+产业+生态”三位一体发展,力争成为大湾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标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广州经验”。
文|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