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盒马X会员店全线停业的消息,无疑给“卷成瑞士卷”的零售行业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从2020年10月首家门店落户上海,到一度被视为盒马“第二增长曲线”、对标国际零售巨头开市客的雄心壮志,再到如今全面撤退,不过不到5年年光景。这一过程,既是一家新零售企业战略探索的缩影,也折射出当前零售业态竞争的激烈与复杂。
首先,盒马会员店的关停,表面看是业务调整,实则反映出企业在战略聚焦上的重新选择。
相比被迫,盒马正在主动收缩战线,将资源集中于盒马鲜生主站以及奥特莱斯等更具当下市场适应性的业态上。这说明,在面对多元业务并进的压力时,企业开始更加注重核心能力的夯实与优势资源的集中使用,而非盲目扩张。
其次,会员店模式本身并非“不当红”,但在国内市场的落地生根却并非易事。在“会员制”易学难精的这条路上,以开市客、山姆为代表的国际会员店之所以成功,背后依托的是长期积累的全球供应链能力、品牌信任度以及成熟的中高端消费群体。
而盒马虽背靠阿里,拥有强大的数字化与生鲜供应链基础,但在会员店的运营模式、用户心智占领、商品差异化等方面,仍与国际玩家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波动、消费者更加理性的当下,动辄数百元的会员费能否带来相应的价值感,成为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关键。
再者,从门店现状来看,北京世界之花店关店前货架清空、客流稀少,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会员店模式在部分区域市场“遇冷”的现实。
而在4年前,作为北京首店的世界之花店开业,占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全部采用仓储式货架、随后,盒马X会员门店快速拓展到苏州、南京等地。
盒马鲜生创始人兼首席荣誉顾问侯毅此前曾表示,盒马的优势是,和这个赛道里的国际巨头相比,盒马更了解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更有本地特色。即便是在曾经扩张最为迅猛的时期,盒马X会员店也未能形成足够稳固的消费者粘性与品牌认知,一旦战略重心转移,便迅速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
当然,也要理性看待盒马的这一调整。
战略试错本身就是商业创新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新零售这个快速迭代的赛道上,没有哪家企业能保证每一步都走得精准无误。
盒马从“大而全”的多业态扩张,到如今选择聚焦核心优势,是一种更加成熟和务实的选择。强化高品质生鲜供应链与即时配送能力,或许才是盒马未来真正能够构建护城河的方向。
总的来说,盒马会员店的全线停业,既是企业主动收缩、聚焦主业的战略决策,也提醒行业:在零售业态多元化的探索中,光有对标的野心远远不够,更需要对本土市场、消费群体以及自身核心能力的深刻洞察。
未来,盒马能否在盒马鲜生与奥特莱斯等赛道上重拾增长动力,仍值得持续关注。
文|记者 王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