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眠,用来形容围观科隆国际游戏展B站直播间的观众。
20日凌晨2点,游戏科学以一支CG先导预告片正式公布新作《黑神话:钟馗》。根据游戏科学官网披露信息,《黑神话:钟馗》是黑神话系列的第二部作品,作为一款标准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其商业模式与《黑神话:悟空》别无二致。
怎样描述《黑神话:钟馗》的热度?内容一发布就迅速冲上微博热搜第一,该预告片在B站发布仅八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七百万。
游戏科学表示,“对所有喜爱《黑神话:悟空》的朋友,我们想说:西游,不会到此为止。”而目前新作已正式进入开发状态,但尚无实机内容演示。
时隔一年,游戏科学“黑神话”系列再度席卷全网,看似依旧能复刻去年的盛况。而从悟空到钟馗,中华传统文化给游戏中国游戏出海带来了哪些多样可能性?这次,文化出海又将写出怎样的新故事?
黑神话再度重构传统文化
发布前,在线守候的200多万名观众多以为游戏科学会官宣《黑神话:悟空》DLC。但当两分钟的预告片播放完毕,大家发现这竟然是一部全新作品——《黑神话:钟馗》。
虽然2分钟的预告片信息有限,但这拦不住脑洞大开的网友,大家将游戏剧情预测得七七八八了。有网友觉得,后续说不定能和天命人联动,来个黑神话宇宙大串联。
对此,游戏科学创始人冯骥表示,团队在《黑神话:悟空》发售了大半年之后开始研发DLC(后续可下载内容),直到今年在与《黑神话:悟空》美术总监杨奇的沟通下一拍即合决定先转而开发“黑神话”的新作。“刚建好文件夹不久,实机还没什么影子”。不过,团队在官网上也暗示道,《黑神话:悟空》未来也依然会有新动作。
事实上,游戏科学在2021年就注册了《黑神话:钟馗》的商标,同期登记的还包括《黑神话姜子牙》《黑神话小倩》《黑神话·山海》《黑神话·搜神》《黑神话·大荒》等。
作为黑神话系列的第二作,《黑神话:钟馗》与《黑神话:悟空》会有哪些异同?
游戏科学表示,首先,从名字就能看出,《黑神话:钟馗》依然取材于中国的古代神话与民俗传说。其次,它依然是一款标准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商业模式与前作别无二致。
“钟馗”,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民俗传说,最初指的是一种驱鬼辟邪的利器“终葵”,后演变为人名。传说中,钟馗的形象几经演变,从宋代蓝袍怒张的捉鬼天师,到明代骑虎显神通的形象,再到清代升级成赐福镇宅圣君。通常,大众将钟馗理解为除妖孽、镇宅的神明。
尽管目前游戏尚不明朗,但在预告片发布之后,众多网友和游戏UP主都开始纷纷扒起钟馗的故事。不同于悟空,对“钟馗”这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热门文化人物,观众的期待更多是游戏科学对人物角色的“可能性”“可塑性”,期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通过“黑神话”游戏呈现,不断重新解读、演绎,塑造出更加广阔、多元和具有全球传播力的文化面貌。
值得期待的再度出海破圈
毋庸置疑,大众对《黑神话:钟馗》的期待,相当程度源于《黑神话:悟空》的成功。《黑神话:悟空》被称为“中国首款3A游戏”(即高成本、高体量、高质量的顶级游戏),成了中国游戏工业能力的一个标记物,引发全球热议。
2024年8月20日,正好是一年前,《黑神话:悟空》上线,首月销量已经突破2000万份。今年1月,2024年国游销量榜公布,2024年全年国产买断制游戏总销售额约为102.2亿元,其中《黑神话:悟空》位居榜首,销量2800万,销售额90亿元,创下中国买断制游戏历史销量第一。
彼时,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黑神话:悟空》等作品陆续推出,中国单机游戏正在以精品化、多元化的趋势走向国际市场。对全球玩家来说,这些游戏正成为一扇窗口得以触摸独具中国特色的东方美学、神话体系和叙事方式。
《黑神话:悟空》在商业维度上固然是及其成功的,但它能够成为持久的现象级话题,与作品展示出的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紧紧相依。在国内,这部游戏带火了诸多国内景点,让一众游戏取景地迅速迎来了泼天流量,短时间内成了热门打卡地。山西隰县小西天因悬塑艺术和游戏场景高度还原,几天时间内游客量暴增300%。
在海外,西游热瞬时点燃。大量海外玩家拿起一本《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记》),钻研起了人物关系和剧情走向,让中国传统文学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海破圈。不少海外网友赴华,来了一次深度“ChinaTravel”,打卡游戏取景地。
《黑神话》能打破游戏圈,营造全民热度,是背后超越游戏的社会意义在“煽动”。事实上也构成了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示:悠久的历史文化,繁荣的文化产业,组成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当代中国面貌。
不过,如果说西游的故事在西方叙事圈中尚有几分熟悉,那么面对钟馗这样一个近乎全新的形象,如何让西方玩家理解“驱傩”“冥判”这些深植于中国民俗的概念,是游戏科学面临的新挑战。
有媒体报道称,游戏科学的方案是与故宫出版社合作开发《钟馗文化白皮书》多语言版,在游戏内植入动态名词解释系统。甚至考虑让钟馗的武器随玩家所在地区文化背景变化(如面向欧美玩家显示为驱魔十字架)。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种“文化自适应”设计,或成为中国IP出海的新参考范式。
文丨记者 杭莹
图丨游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