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深圳工作的梁小姐多年前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喜欢在感到焦虑时通过嚼口香糖、咬吸管解压。后来她在电商平台搜索并购买了一款安抚奶嘴。像她这样购买安抚奶嘴的成年人不在少数。在多个平台,成人安抚奶嘴销量火爆,曾一度登上平台热搜榜。
弗洛伊德提出,当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以此观之,当职场中的“牛马”将没有奶的硅胶奶嘴含入口中,咀嚼的不是糖果,而是一个被压缩的心理焦虑解决法——退行。当异化的职业劳动吞噬了人的创造性与自主性,这种集体无意识仪式,不亚于是成年人向婴儿期仓皇“退行”。尤其是工作做不完、薪水攒不起,奶嘴所提供的短暂口腔慰藉,确实很容易就成为维系心灵平衡的黏合剂。
推手是电商企业背后的资本。它们纷纷敏锐地嗅到集体焦虑中的商机,将“安抚”功能从婴幼儿用品中剥离,并重新打包为“成人解压神器”,通过社交媒体的美学化展示完成去污名化进程。于是,这种向婴儿退行的行为反而披上前卫、自爱的时尚外衣。类似于成年人整天抱着吸管杯吮吸一样,商家是很乐意把儿童用品向成人延伸的。
于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详情页上,可以看到,诸如“都市疗愈”、“情绪管理”、“解除烟瘾”的消费叙事,巧妙地将社会结构产生的痛苦转化为只要买就能解脱的说辞。成人奶嘴因此就提供了一种零风险的掌控幻觉。
我们当然不应苛责个体在重压之下的生存策略,更不能动辄说这些人是幼稚和矫情。要知道,即使不通过奶嘴,也可以通过其他诸如烟酒化妆品名贵包包来不断修补内心的破碎感。相比之下,奶嘴真的是经济廉价和环保得多了。
但是,从社会来看,情感支持系统的失灵状况已经非常普遍。当下,很多成年人只能通过买买买来缓解焦虑,而经济压力导致只能选择成本更低的道具。然而,精神生活的贫瘠化,很难真正用商品化解。缓解焦虑真正的出路不在于使用硅胶奶嘴,而在于追寻一种无需借助婴儿的符号也能感到安全的方式。无论阅读、运动、交友、进修,很多途径都要比硅胶更坚韧、更能承托灵魂之重。
文|记者 戚耀琪
图|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