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前,因目睹基层缺少技术、设备和人才,很多检验和病理都无法开展,金域医学创始人梁耀铭萌生了创立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想法,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1年后的今天,人工智能融入医疗健康全场景,悄然改变看病就医的模式,医检全链条也在加速重塑中。作为行业开拓者的金域医学,能否再占鳌头,持续引领在数智化时代的行业革新?
面对这个变革大命题,金域医学给出了自己的应对之策——AI IN ALL,探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在医检场景的应用范式,让AI成为链接临床需求与技术创新的桥梁。
“我们一直认为,金域最值钱的一笔资产,就是长期在做临床医学检验跟病理诊断过程中累积下来的医学真实世界数据。”近日,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金域医学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中心总经理李映华向记者拆解了金域“数智化转型”的底气和变革之道。
AI医生要来了吗?
AI对临床工作流的颠覆,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推进。
“打开聊天界面,输入专业的检测报告,无论是影像类、病情类还是病理类的,‘小域医’都能帮你进行智能化解读并提供个性化的项目推荐。”李映华向记者介绍,2024年,金域医学率先推出了行业内首个医检垂类大模型“域见医言”,并基于该大模型推出了第一个智能体应用“小域医”。
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医检大模型更为“垂类”,在训练时对学习原料的要求也更为“专业”,而海量的专业数据,恰恰是金域医学最独特的一笔资产。
据悉,金域医学拥有历年积累的超30亿病例大数据基础,总量超23.6PB,年增量1PB,这些样本来自全国各民族、不同地区,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从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东方人种大样本库、大数据库,更拥有罕见病、宫颈癌筛查、25-羟基维生素D等特色大数据积累。
“只要大数据库足够大,罕见病其实也并不罕见。”李映华举例道,罕见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加之在临床表现上又非常容易与其他病种混淆,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但金域医学的大数据库中已经积累了11.3万例的阳性病例样本,在经过了这些大样本的训练后,大模型在临床应用时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医生识别罕见病,辅助医生决策。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人工智能一定要嵌入到医生的工作流程中,医生一边问诊,一边在电脑端输入信息时,智能体就已经可以实时进行精准且可靠的辅助诊疗,同时,比起动辄几百万的‘满血版’大模型,这样的小参数大模型,‘更懂医生’,成本也会更低。”李映华介绍,针对医疗机构大模型应用落地过程中遇到的硬件成本偏高、专业准确性偏低、需求场景不明确等问题,金域全力构建面向医学专业场景的小参数大模型能力,在保障准确率的前提下,形成更具性价比的大模型应用产品体系。
凭借着专业化与小参数低成本优势,“小域医”在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等三甲医院,以及河北南皮县医共体等15家县域医共体打造出典型入院落地标杆。截至目前,“小域医”已累计解读了近400万份检测报告,月活跃医生用户近7万名。
“AI大模型最终肯定是会改变医生的工作模式的。”李映华认为,医检大模型和智能体的出现,将为医疗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根源在于,它能有效解决信息差——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差、检验与临床医生之间的信息差、不同专科医生之间的信息差。
“现在的小域医主要面向临床医生端,未来,随着在更多场景中得到严格的训练和验证,不断迭代,我们也会逐步推广给普通人群,让其成为专业的AI家庭医生。”李映华表示。
医检数据如何安全可信流通?
据麦肯锡预测,2026年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美元,其中诊断设备占比过半,AI+医检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作为“先行者”,在数智化转型成为行业共识之前,金域医学已经意识到了,医疗数智化的关键是数据要素的合规整合和挖掘。李映华指出,想要最大程度激活数据要素,应构建起从“数据资源挖掘”到“流通渠道融通”再到“数据价值释放”的全链路。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长期以来,国内传统医疗机构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方面,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孤岛、烟囱系统等现象广泛存在。
如何破局?李映华介绍,近年来,金域医学主动挖掘集团内部医检数据资产价值,累计已有21款数据产品在广州、上海、北京数据交易所上架,并与药企、科研机构、医疗机构、政府公卫等机构完成超20项场内外合作。
“数据产品的交易,并不是一个将商品上架的简单行为,这里面涉及到了数据是不是合乎医学规范的,是否做到了有效清洗,权属上能不能用,在多大范围使用,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用,能不能基于数据洞察进行商业转化等等。”李映华表示,直面医疗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核心挑战,金域医学一直在努力推动数据交易中的可信管控、确权定价分配等机制与技术问题。
就在今年的7月,金域医学作为唯一的医疗机构,入选了国家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这也意味着金域医学在医疗数据安全流通、价值挖掘与应用中的实践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是全行业唯一一个拿下医疗数据合规流通试点资质的机构,为医疗机构、企业等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搭建好平台,共同探索更多数据流通可能。
目前,金域医学规划建立“3+1+1”的数字化产品布局,以一线最迫切需求的项目推荐、报告解读、诊疗问询三个场景打造核心AI产品,以月活超过8万医生的客户一站式服务平台“金域云检(KMC)”搭建连接医生与患者的平台,以医疗机构唯一试点的医检可信数据空间,构筑涵盖全诊疗过程的高质量数据基础,实现以数据要素为纽带的数字化业务闭环,描绘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医检可信数据空间是金域医学‘数据+AI’战略的关键基础设施,将为公司构建以数据要素驱动的第二增长曲线提供强大助力。”李映华表示,“未来5年内,我们将强化空间的平台属性和公共服务职能,吸引更多医院、医生、个人加入,平滑升级为医检行业数据空间。
产业上下游协作的空间在哪?
实际上,随着AI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之间的鸿沟被打破,市场逐渐意识到,医疗科技之间的竞和已不只是算法的比拼,而是生态系统的协同。
李映华表示,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构建,金域医学将进一步深挖医检大数据价值,通过安全合规的数据共享与技术协同,为临床研究、生态伙伴的创新开发持续赋能。
其中,在纵向产业协同上,通过打通医院、检测机构和IVD设备商数据,实现国产设备智能化升级和落地效率跃升;通过多中心高质量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与广州国家实验室、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重实验室等权威机构构建起新形势下的国家预测预警网络,成为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感染性疾病监测预警、重大突发卫生应用领域的“有力助手”。
李映华举例,肺炎支原体是威胁中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由传染病溯源预警与智能决策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地坛医院、金域医学联合成立的临床病原体信息中心,在基于对金域医学覆盖31个省160万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大数据分析后,揭示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季节性模式、年龄和性别特征以及耐药情况。这对于确定感染高危人群、发病地点和时间以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横向跨域融合上,基于广覆盖的医检数据精准助力药企、保险公司产品研发推广,以及赋能患者服务,拓展疾病早筛、健康管理、个性化用药等增值场景,打造跨区块链跨领域域跨数据空间的融合价值链。
“未来的产业生态,因为有了数据的流动、AI工具的加持,产业链上的各方一定是能够互相赋能的。很多疾病的检测方法、诊断手段、用药到公卫防控,整个链条里面都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李映华指出,金域希望能进一步发挥医检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大样本、大数据、大模型,牵头建立高质量的专病数据集、推出更多的专病智能体、落地全自动化标准的黑灯实验室,实现数智化转型从产业“内循环”到全产业链“外循环”的深度破圈。
腾讯元宝看金域医学数字化:
金域医学已形成“数据-算法-场景”闭环能力,比如依托30亿例东方人种医检大数据库(年增1PB)、覆盖90%人口区域的服务网络,形成全球最大规模且全生命周期的特色数据库。
自研医检大模型“域见医言”及智能体“小域医”完成算法备案,实现内外双场景赋能:对内优化实验室全流程,对外提供个性化报告解读;作为医疗行业唯一入选国家可信数据空间试点的民企,破解数据“不敢共享”难题。
建议金域医学构建医疗数据生态联盟,以可信数据空间为枢纽,联合医院、药企、保险机构共建分级数据开放机制,推动跨领域数据融合应用,进一步撬动医疗产业协同创新,成为医疗数据要素化的国家标杆。
统筹 | 记者 孙晶
文 | 记者 陈泽云
图、视频 | 记者 沈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