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千亿镇领跑,千强镇数量三连增!广东“镇”能量重塑区域发展新版图

来源:金羊网 作者:莫谨榕 发表时间:2025-10-17 17:36
金羊网  作者:莫谨榕  2025-10-17
大市大区大镇协同发力,正挑起广东经济大梁

群雁高飞头雁领,大市大区大镇协同发力,正挑起广东经济大梁。

近日,由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国千强镇榜单,由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相继揭晓。经济大省广东交出亮眼成绩单:134镇入围千强镇、27镇跻身百强镇、17区入选百强区。

其中,千强镇领域表现尤为抢眼。广东有17席成功闯入全国前50,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有 10个镇入围千强,更新增多个“新面孔”。百强区方面同样实力突出,前十大城区中广东独占8席,深圳市南山区蝉联百强区冠军。这份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的硬核实力,更成为广东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缩影。

“千强镇”粤军崛起 入榜席位三连增

镇域虽小,却关乎区域发展大局。

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密码”正藏在千强镇榜单的细微变化里。

千强镇榜单数据显示,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在入榜数量上依旧稳居前三。尽管从总量上看,广东省的入榜数量尚不及江苏与浙江两省,但通过对比近三年的榜单变化,不难发现其发展态势:江苏的入榜席位自2023年的260个、2024年的251个,减少至今年249个;浙江同样呈现递减趋势,从2023年的230个、2024年的224个,减少到今年的197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的入榜数量持续上扬,从2023年的112个、2024年的124个,一路攀升至今年的134个,增长了10个席位。

从区域分布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持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千强镇中134个广东镇,共有124个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东莞28个、广州25个、佛山20个、中山13个、珠海10个、江门10个、惠州6个、肇庆12个。深圳由于在行政区划中没有建制镇,因此未纳入此次榜单评选。

百强区榜单同样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活力。2025年百强区榜单显示,广东延续了2024年的优异表现,共有17个区成功入围,其中在前十名中占据八席,并包揽了前七名。这些上榜的城区分别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个城市。深圳市南山区连续九年稳居榜首,南山区、福田区、天河区、宝安区、龙岗区、黄埔区、顺德区稳居榜单前7,南海区位居第9。与去年相比,百强区榜单中的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番禺区以及深圳市罗湖区、龙华区均实现了至少两个名次的提升。

广东传统优势区域保持领先的同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正以强劲势头迎头赶上,全省高质量发展版图更趋均衡。

在千强镇榜单中,粤东粤西粤北入围数量上再增3个,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汕头市潮阳区海门镇首次入围。值得关注的是,河源市实现“零的突破”,清远市各镇依托各自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继2024年清城区石角镇强势入围千强镇后,2025年又新增两镇入围。

3大“千亿镇”何以领跑?制造业当家是“王牌”

强市有强区,强县有强镇。强区、强镇作为衔接城乡资源、贯通产业链条、畅通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在激活县域经济动能、支撑城市群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连接器”的作用,更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粤港澳大湾区,镇域经济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动能和发展潜力。截至2024年,全国仅有的6个“千亿镇”中,广东独占3席,佛山狮山镇和北滘镇、东莞长安镇相继跻身千亿镇行列。梳理三个千亿强镇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们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夯实产业根基,靠“一镇一业”的特色产业走出了镇域经济崛起的新路径。

以全国第一个GDP破千亿的狮山镇为例,产业是狮山的根,制造业是狮山的基。狮山镇坚持因地制宜,在传统产业上夯实“顶梁柱”,在新兴产业中找出“增长点”。在336.24平方千米镇域面积内,狮山镇有市场经营主体超15万户,其中工业企业约1.74万户,规上工业企业约2000家。

依托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狮山镇引入一汽-大众等头部品牌,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还拥有有色金属、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显示及照明、智能家居、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多个支柱产业集群,其中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有色金属为超千亿元产业集群。

坚守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早已成为广东各经济重镇发展中一脉相承的基因。同为“千亿镇”的东莞长安镇用一部手机撬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全球每年生产的智能手机中,每8台就有1台产自东莞长安镇,平均每分钟有195部智能手机在此出产。

依托全球手机头部厂商OPPO、VIVO两大巨头和小天才等一批龙头企业,这片81.5平方公里的小镇逐步构建起全球最密集的电子信息和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形成2000亿元规模的电子信息和500亿元规模的五金模具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双支柱之外,长安镇还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机器视觉、新能源配套、电子大健康三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一规律在“千亿镇”佛山顺德北滘镇体现得同样鲜明。作为培育出美的、碧桂园两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产业重镇”,北滘的崛起始终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与支撑。

过去,北滘从乡镇企业起步,精准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逐步构建起以美的、格兰仕为龙头的白色家电与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如今,借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北滘正加快培育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新增长极。随着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博智林机器人谷、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三大龙头项目相继落地集聚,北滘机器人产业集群正加速向千亿级规模迈进。

这些“千亿镇”的诞生,并非偶然。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强镇均以制造业为根本,依托龙头企业牵引 ,逐步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特色镇域经济集群;同时积极求新求变,在巩固支柱产业基础上,前瞻性布局机器人、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推动产业从支柱产业支撑向多极增长跨越。

“百千万工程”显成效,特色产业打破发展天花板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强镇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支点。

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千强镇榜单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表现亮眼,河源、清远等地均实现突破。这些乡镇通过特色产业培育、资源整合与政策赋能,逐步打破发展瓶颈,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为破解区域不平衡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乡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和纽带作用,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集中资源力量,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2025年,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成功入围实现河源市“千强镇”“零的突破”,便是凭借农文旅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成功上榜。农业领域,埔前镇拥有广东省蔬菜、畜禽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达效,2024年“双园”农业综合产值达32.1亿元;服务河源国家高新区、源城区工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2024年,全镇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8.4亿元、增加值126.1亿元,强势领跑河源全市镇街;文旅方面,春沐源小镇等省级重点文旅项目年引客量超30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2亿元,埔前镇由此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以“生态+产业+文旅”三轮驱动实现历史性跨越。

清远市石角镇、源潭镇、龙塘镇携手入围千强镇,石角镇以全国第405名的成绩完成“五连升”,源潭镇、龙塘镇则首次跻身榜单。三镇的成功源于各自清晰的产业定位与发展特色。如石角镇依托“一带两轴三心四组团”布局,以广清产业园、广清纺织园辐射带动北江工业园等板块,重点布局泛时尚、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等主导产业,集聚建滔集团、江西铜业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2024年全镇7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91亿元。

源潭镇立足“工业类专业镇”发展根基,围绕陶瓷、物流、新材料三大产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2022年以来累计引进总投资149亿元48个大湾区企业项目落户。龙塘镇则以文旅融合带动多元产业齐发力,发挥清远长隆顶流IP的作用,辐射带动银盏温泉、际华园湖蝶湾等文旅资源,全力打造生态型、高端化、湾区级旅游目的地,2024年,共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

从大湾区“千亿镇”的产业领跑,到粤东粤西粤北强镇的特色突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以强镇为支点,广东区域协调的棋局越下越活,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越扎越牢。

文|记者 莫谨榕

图|羊城晚报资料图

编辑:董鹏程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