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民航市场持续火热,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下新纪录。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1月14日-2月22日),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9020万人次,日均225.5万人次,较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7.4%,累计保障航班73.9万班,日均1.85万班,比2024年春运同期增长8.3%,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全国航班正常率94%,比去年春运同期增加7个百分点。
尽管春运期间的民航旅客量创下新高,票价却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
根据航班管家的统计数据,2025年春运期间,民航经济舱(含税)平均票价达874.9元,同比下降11.3%。从日趋势上观察,在返乡与返程高峰期票价接近2024年同期水平,进入正月之后票价一直低于2024年,春运末期票价与去年相近。
在春运这一出行高峰期,机票价格为何普遍下调?背后反映了哪些市场信号?
民航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春运票价的下降与航班量的大幅增加密切相关。春运期间,航空公司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票价策略,航班数量的增加导致了票价的下调。
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执行客运航班量约65.57万架次,日均航班量约1.64万架次,同比2024年提升5.1%,同比2019年提升10.8%;航班执飞率为89.4%,其中国内航班量约56.48万架次,日均航班量约1.41万架次,同比2024年提升2.5%,同比2019年上升16.2%。
另一方面,国内航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春运市场份额,航空公司通常会采取降价促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机票,从而进一步推动票价下调。例如,近几年春秋航空、九元航空等“廉价航空”的迅速兴起,给传统航空公司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此外,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对航空出行构成了挑战。随着国内铁路网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高铁出行。2025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运输旅客5.13亿人次,同比增长6.1%。不少消费者表示,相较于飞机,高铁在票价、准点率及出行便利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虽然飞机飞行时长较短,但加上往返机场、安检、候机等,实际耗时也挺久。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民航数据亮眼,国际航线领域恢复不及预期。航班管家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国际航线航班量7.64万架次,同比2024年上升29.3%,同比2019年下降10.5%。
总体来看,2025年春运期间,民航业虽创下旅客运输量和航班数量的新纪录,但票价普遍下调。这一现象反映了航班供应量的增加、航空公司市场竞争加剧、低成本航空的崛起以及高铁等替代性出行方式的压力。另外,票价的波动也体现了供需关系的动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航空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未来票价走势仍需关注市场变化。
文|记者 詹淑真
图|航班管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