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有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集成式改革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鼓励各地坚持改革开路、干字为先、主动作为,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以促进招商引资和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健全新型帮扶机制,助力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加快完善政府撬动、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充分激发释放县镇村发展的活力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会议审议通过《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等文件稿。其中,典型案例共40个,分农村土地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民生领域改革、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四个主题。
其中,“广州市荔湾区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支持改革创新鼓励担当作为”入选“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荔湾区围绕强化改革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改革创新鼓励担当作为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街道、社区(经济联社)担当作为容错纠错适用情形(试行)》《荔湾区征地拆迁领域容错纠错适用情形》,为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保驾护航。2021年以来,共对21人作出容错处理,切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松绑减压、撑腰鼓劲。
坚持“三个突出”,严实并举凝聚容错纠错共识
“三个突出”,指的是突出鲜明导向、突出目标定位和突出责任担当。
在导向上,荔湾区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树立保护改革创新、支持担当作为、鼓励先行先试的鲜明导向,依规依纪依法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错误。
其中,某单位曾经因集体决策确定的补偿面积突破了补偿个案标准,被列为巡察发现问题线索,鉴于该单位能主动服务征收建设大局,在职责范围内已穷尽办法履职尽责,面对难题敢于担当、集体决策、主动作为,且未发现有单位或个人谋取私利行为,故免予相关人员党纪政务处分。
在目标定位上,则尊重区情、历史和改革规律,引导广大干部在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和实施“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中作出新担当新作为。
以某经济联社为例。当时,该经济联社负责人没有及时察觉下属村级工业园存在无证排污的问题,因而联社被行政处罚、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综合考虑该联社的历史情况和个人受命担任负责人后难以进行工作交接、存在不掌握物业的实际情况,且能配合核实审查工作、积极整改消除不良影响,荔湾区决定对其免予党纪处分,给予批评教育。
责任担当,则是区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担负容错纠错主体责任,支持干部大胆去试、放手去干。同时,区纪委系统加强机制建设,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把握政策界限,精准甄别适用情形,杜绝将“容错”异化为“纵错”,及时对失误和错误进行纠正和补救,对违纪违法问题严惩不贷、追究到底,将激励和惩处相结合,发挥容错纠错机制的最大效用。
推动“三个完善”,务实为先优化容错纠错机制
“三个完善”,指的是完善适用范围、完善判定标准、完善结果运用。
适用范围的完善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荔湾区采用“清单+案例”的方式明确适用情形,围绕营商环境、城市更新、行政执法、征地拆迁4个重点领域和街道、社区、经济联社3类基层主体,细化96项适用情形清单。在结合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开展容错纠错“两不容、三宽容”(对违反政治纪律的坚决不容,对严重违反廉洁纪律的坚决不容,对探索创新、履职尽责、应急处突中的失误错误能容尽容)等基本原则作出阐释,编发多个典型案例,理清“可容”的尺度。
另一方面,则采用“申请+核实”的方式规范容错程序,明确纪检监察机关、当事人及所在单位均有权提出申请启动容错程序,强调充分听取当事人申辩意见,征求所在单位意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后开展调查核实,客观公正区分“错误”情形。
完善判定标准,则是将容错纠错工作贯穿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做到提出必受理、认定必会商、结果必反馈,从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等5个方面综合考量,认真查清还原事实,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认定,对于情况复杂、内容敏感、影响重大的问题,实行多部门会商研判。
对经认定予以容错免责处理的,荔湾区及时实施分类处置,消除在党风廉政考核、绩效考核、综合考评等方面的影响;对经认定予以容错但仍需追究责任的,从轻或减轻处理,由纪检监察机关根据事实情况,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做到依规依纪依法予以处理,科学精准审慎追责问责。设置适当宣传和跟踪回访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容错纠错案例,予以正面宣传。
注重“三个精准”,多方协同营造容错纠错氛围
“三个精准”,则是精准监督执纪、精准澄清正名和精准选用干部。
在监督执纪方面,荔湾区推动容错纠错与精准监督执纪有机统一,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正向激励和反向惩处相结合,发挥容错纠错机制的最大效能。
2021年以来,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3443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2526人次,占比73.37%。
与此同时,荔湾区建立主动澄清、只要失实就澄清的机制,积极稳妥开展失实检举控告澄清工作,精准研处经核查失实的重复信访举报件,完善打击诬告陷害行为的协作机制,为党员干部挡住“冷枪暗箭”。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研处重复信访件265件,为7名遭受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
对干部,荔湾区的原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受处理处分人员开展精准回访教育,强化跟踪监督、全程考察、综合评价,建立回访数据库,实现精准管理。近两年共提拔使用(晋升职级)在改革担当中失误犯错而受处理处分的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区管干部31人次,科级干部58人次,鼓励“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全方位营造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务实高效、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
文丨记者 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