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行百业如何跨越“数字鸿沟”?这个智算中心来赋能丨成都新质观③·视频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莫谨榕、潘亮 发表时间:2024-08-16 18:21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莫谨榕、潘亮  2024-08-16
走进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成都智算中心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3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在2023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一只AI“神兽”凭实力“出圈”,它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短临降水预测模型——“蓉城•夔牛”。这只在《山海经》神话中可“操控风雨”的“神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成为现实,可以精准预测实现成都区域未来0-2小时短临降雨预测,并把范围精确到方圆一公里,还可以与交通、网格、热线等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共融互通,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训练大模型“蓉城•夔牛”的是“国家队”成都智算中心,2023年6月成都智算中心成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自动驾驶、人脸识别、智能制造等各种智慧应用的背后都需要算力支持。成都智算中心首期算力规模达300P,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PC的计算能力,为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提供AI公共算力服务。

让AI算力如水电一样触手可及

走在成都智算中心的机房内,一排排黑色机柜上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不断闪烁,不远处的大屏显示着智算中心共享资源池和专属资源池的数据情况。“在这个大屏幕,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排队作业数、当前运行作业数、24小时最大并发作业数等,下面还有三个数据,分别是用户实时资源占用排行、用户月度作业提交排行、用户月度资源使用排行,这些数据反映了客户使用我们智算中心资源的情况,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优质的算力服务。”成都智算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从大屏上,记者看到涵盖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交通、遥感等领域的企业机构正在运行作业。“我们建议将“偏重于”修改为“偏重”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创新,为高校研究所、高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算力服务,推动AI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降低机构企业的算力成本,目前重点服务制造、教育、遥感、交通等本土行业的算力需求。我们的愿景是让AI算力如水和电一样成为新的城市公共资源,让智能触手可及。”成都智算中心副总经理刘畅介绍。

从科学研究到工业生产,再到老百姓衣食住行,人工智能在大模型算法的赋能下向更通用方向发展,智能算力需求正迎来暴发。成都智算中心深耕火热的算力市场,已经为200余家企业、高校及科研团队提供支持,与100余家合作伙伴签署合作协议,累计完成200余个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以新能源领域的“新能源充电站AI智能安全运营解决方案”为例,针对目前在充电站大规模建设投运后,出现充电桩一桩难求、油车占位等乱象、整体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智算中心联合相关企业提供AI解决方案,对充电场站的安全隐患、充电桩的状态、充电车辆的充电行为异常进行识别和预警。

再如,成都智算中心和科技企业合作研发的“工作数字人”大模型,让数字人拥有AI写作、智能讲解、虚拟客服等智能功能。“矿山AI智能分析系统”通过AI对关键地点、重点对象和作业工序进行实时识别监测,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及传输,解决远程巡查、事故追溯、风险分析和预警防控等问题。

“算力市场需求巨大,目前,我们的一期项目300P算力已经捉襟见肘,难以满足超大规模模型训练的需求,我们计划扩大到更大的算力规模。”刘畅表示,智算中心充沛的算力资源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和产业迭代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为西南地区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在我们强大的产业聚合能力下,聚集了大量的生态资源,现在已经有大批量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已经落地,这些都可以作为企业沟通的桥梁,为企业智能升级提供帮助。”

“我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信息化带来的科技创新见效最快。”刘畅表示,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基于基础大模型的突破,垂类大模型也迎来发展。未来在垂直细分领域进行的针对性研究,能够帮助基于专业场景的垂类大模型落地,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用AI推动生产力深层次变革。

基础设施加快落地 打通算力“蜀道”

成都智算中心是四川打通算力“蜀道”的一个缩影。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8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四川积极响应,研究制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全面建成;到2030年,全省范围内形成布局优化、技术先进、绿色低碳的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算力算效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在刘畅看来,在“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中,成渝枢纽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成都和重庆是西部重要城市,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较好的区域协同发展经济基础。其次,算力需要大量资源,四川拥有丰富的水能和风能资源,为算力网络提供了稳定且成本较低的能源供应。此外,成都近年来大力发展IT产业,吸引了IT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算力网络建设和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再叠加国家的政策支持,成渝在东数西算工程中有独特优势,成渝的算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政策与资源的双重优势下,一条“算力蜀道”正在畅通。《四川省信息通信业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四川光缆线路总长度累计达到450.8万公里,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二;《2023年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显示,四川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第十位,运力(信息传输能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位。

同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将和成渝枢纽形成更多共振。“‘东数西算’,通过云计算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让西部的算力资源更充分地支撑东部数据的运算,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刘畅表示。

文|记者 莫谨榕

图、视频|记者 潘亮

编辑:丁玲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