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了商业运营一周年的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21分,东航第6架C919执行MU2999调机航班,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9时37分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正式入列东航机队。
据悉,东航此次新C919飞机的机身编号为B-919G,是作为C919全球首发用户的东航,继首批5架订单之后,于2023年9月28日签约增订100架C919的首架机。5月27日晚,民航华东管理局向中国东航颁发了该飞机的单机适航证、国籍登记证、无线电台证后,中国商飞向中国东航交付了该飞机。
随着新C919的交付,东航C919执飞的定期航线将继续“上新”,方便更多旅客亲身感受国产大飞机带来的新体验。
自2023年5月28日商业首航,东航C919商业运营机队实现了“0到1”的突破;近一年来达到5架飞机、多条航线的初步规模化运行,实现了从“1到5”的突破;随着100架“大单”的首架机交付,正在实现从“6到100+”的突破。这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大规模、大机队的商业运营全面加快。
创多项“第一”
2023年5月28日,东航全球首架C919飞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飞往北京首都,成功完成了该机型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走进广大公众。
东航创造了C919航程中的多项“第一”:第一次实现商业运行、第一次投入繁忙的京沪航线、第一次服务春运、第一次飞出国门亮相新加坡航展广受好评,今年6月1日还将第一次投入境外商业航班、执飞沪港包机……东航以“先行者”姿态,持续探索C919商业运营全流程、各环节运营保障经验。截至2024年5月27日,东航5架C919飞机在首航当天及后续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北京大兴及上海虹桥-西安咸阳3条航线上累计执行航班2181班,总计商业运行飞行时间6090小时,承运旅客近30万人次。C919航班平均客座率近80%。C919运行技术状态正常,安全飞行表现良好,日利用率等指标稳步提升,综合运营能力得到全面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1日,东航将使用C919大飞机,执飞“香港—上海”商业包机航班,承运从香港前往上海参加“沪港同心”交流活动的香港大学生,这将是C919首次境外商业飞行。
目前,东航C919飞行员数量已超过60名,C919乘务员数量已有8批、近170名,培养C919机务人员60余名、签派员40余名,完成该机型的地面服务保障培训达1.4万人次。
随着此次100架订单开启交付,东航C919机队将不断壮大,预计到2024年底,东航C919机队将达到10架,执飞的航线也会继续“上新”。后续,东航C919将主要投放至东航主基地市场及重要商务、旅游干线市场。
国际化进程在加速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大型客机全机长38.9米,翼展35.8米,高11.95米,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
作为150~190座级单通道喷气式客机赛道中的一名全新选手,C919进入的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在役飞机数量最多、且未来20年里新飞机需求量也最大的一个细分机型类别,呈现出典型的黄金赛道特征。在该类别中,波音737家族和空客A320家族产品凭借积累起来的研发、生产、销售、交付、维修以及各种综合保障经验和水准,以及牢固占领航司客户的品牌势能,取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国产大飞机C919若要在此赛道分一杯羹甚至打出优势,仍需长足努力。
“好飞机是造出来的,也是飞出来的。”在中国东航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养民看来,相较于国际上成熟的同类机型,国产大飞机在规模化商业运营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取得市场和商业运营的成功,需要持续探索国产大飞机规模化运行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记者梳理发现,除了东航增订100架C919外,中国国航、中国南航分别于今年4月签订协议,向中国商飞购买100架C919飞机。这意味着,国产大飞机C919目前已拥有三笔“100架”级别的大订单。
与此同时,C919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将推动国产大飞机C919走出国门。2024年,民航将做好C919、ARJ21证后管理,做好C919、ARJ21改型优化适航审查,提升推进C919飞机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认可审查。
文、图|记者 李志文 通讯员 东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