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还是竞争对手封的!中国造船业究竟有多牛?|热财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李志文 发表时间:2024-05-21 20:57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李志文  2024-05-21

今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均实现了同步增长。

5月20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造船完工量12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7%;新接订单量241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9%;截至3月底,手持订单量1540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上述三大指标均位列全球首位。其中,全国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3.8%和56.7%;新接订单量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69.6%。

上述每一个数据,其实都是中国造船业实力的象征。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数据还是不够直观,那中国造船业到底有多牛?下面,本文将通过案例和对比进行详细说明。

三颗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已集齐

从技术实力上来说,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中国目前全部拿到手,且是唯一做到的国家。

据悉,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分别代表航母、LNG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豪华邮轮。其中,豪华邮轮一直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空母舰一道,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大明珠”,它们代表着客运、货运和军用船舶的最高水平。

2023年11月4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集齐了造船业的“三颗明珠”。

在LNG船订单方面,我国近来也收获颇丰。据新华社报道,中国船舶集团将为卡塔尔能源公司建造18艘27.1万立方米超大型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签约仪式4月29日在京举行。

作为卡塔尔能源“百船计划”第二阶段订单的一部分,该项目每艘新船估计造价高达3.05亿-3.1亿美元,18艘船总金额达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4.37亿元),这一举创下了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纪录。这一“超级大单”的签订,标志着中国LNG运输船研发设计建造从大型一举跨入超大型领域,高端船舶研发设计能力向世界领先目标迈进。

据香港《南华早报》消息,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卡塔尔能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萨阿德·谢里达·阿尔卡比5月14日表示,从液化天然气(LNG)到可再生能源领域,再到造船领域,卡塔尔与中国在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

报道称,萨阿德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表示,“我们与中国方面和企业的关系非常好。” “过去,我们所有的船舶都来自于韩国造船厂。”萨阿德称,“现在,鉴于我们想要建造的规模,和中国造船能力的提升,我们选择中国的造船厂。” 萨阿德还表示,他们国家“非常自豪能与中国造船厂建立关系”。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截至2023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当前,全球造船市场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格局仍未改变。今年1-3月,韩国和日本造船完工量以23.3%、19%的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二和第三位。在新接订单量方面,韩国和日本新接订单量的市占率分别为25.6%和1.9%。

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230倍以上”

在全球范围内,世界上主要的造船玩家主要有韩国、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在造船方面,曾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的份额,是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不过,这个“老对手”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承认,在造船业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上,“中国是世界第一”。

5月13日,韩国产业研究院发布报告,报告显示去年(2023年),中国在造船业价值链综合竞争力方面超越韩国,“位居第一”。

据该报告介绍,造船业的价值链竞争力是通过对研发与设计、采购、生产、维护与服务、需求这五个领域进行评估,并计算出综合得分进行排名。韩国去年的综合得分为88.9,仅次于中国的90.6,位列第二。日本以83.1分排名第三,欧盟以71.4分排名第四。

据悉,韩国产业研究院自2020年开始评估造船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此前韩国一直排名第一。从各领域来看,韩国仅在研发与设计和采购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在生产、维护和服务以及需求方面,中国竞争力非常高。另外,从船型来看,韩国在天然气运输船和集装箱船方面领先于中国,而在油轮领域,中国的竞争力自2022年起便已超过韩国。

韩国产业研究院同时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并未出现能够与中国造船产业竞争的后起国家,且在短期内很难出现。由于劳动力不足等问题,韩日造船业也无法追赶上中国。

日本《产经新闻》5月14日也刊登了题为《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230倍以上”》的报道。该报道说,如今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0倍以上”。

国投证券研报指出,船舶大周期下,随着国内上市船企手持高价船订单陆续交付,叠加钢材成本回落至历史中枢震荡,船企盈利上行通道打开,持续看好造船新周期。

主持人|李志文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新华社、界面新闻、环球网、澎湃新闻等

编辑:丁玲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