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祖庙南善街独居的苏婆婆(化名)今年86岁,前几天突发身体不适,侄媳妇上门探视时发现婆婆情况不妙,立刻按下“生命按钮”——“平安钟”。“平安钟”的另一端,获得信息后“平安钟”客服人员随即在平安钟工作群发出“长者需要上门诊治”的消息,并通知就近医院社区家庭医生马上赶到她的家中。医生现场查看判断为嵌顿疝,启动紧急救援和就医绿色通道服务,将老人就近送至禅诚医院进行救治,并紧急实施手术。
这样的长者服务场景得益于祖庙街道居家养老“平安钟”服务项目的扎实推进。作为佛山市城市化程度最高、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街道,祖庙街道早在2009年就开始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并率先在佛山市推出居家养老“平安钟”服务项目。经过14年的发展,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平安钟”服务已从当年单一的紧急呼援,逐渐构建起集“出行守护、居家帮扶、健康医护”三位一体的居家养老安全与健康智能防护网。
整合医疗资源
延伸居家在线健康问诊等新功能
据介绍,“平安钟”依托智能终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通过“智能终端+平台服务”,可以实现为居家长者提供全方位关爱服务。它24小时待命,一键可呼援,日常能测心率血压,还有实时定位、电子围栏功能。
来自“平安钟”服务机构佛山市安颐通助老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平安钟”累计服务长者超过12000名,累计为长者提供紧急呼援超过4000人次,累计组织线下长者活动超过200场。该服务还分别获评广东省社工委的“广东省社会创新实验基地”和“广东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平安钟”正持续探索以智慧化手段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拓展助老服务新内涵。
尤其围绕居家养老的长者服务需求,“平安钟”近年来持续探索“公益帮扶+医养融合”,将服务延伸到居家医养结合领域。通过与佛山复星禅诚医院(禅医)等三甲医院紧密合作,“平安钟”发挥其快速响应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居家长者紧急呼援服务与分散的医疗资源有机结合。自今年4月起,“平安钟”还通过“医医协助”平台,打破传统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让更多长者能够享受到便捷、专业、优质的医养康养服务。
突然身体不适或慢性病需要开药,长者只需要通过“平安钟”24小时服务热线,平台可即刻安排专业医护人员上门。通过手持终端,长者可以直接联系到本地三甲医院的医生进行在线健康问诊,医生会迅速给出诊断和治疗建议,让长者无需忍受奔波之苦。此外,在问诊结束后,还能享受远程开药、寄送上门服务。截至目前,该平台每月为超过100名长者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出行困难长者买药难、药品不齐全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长者在健康方面的求助问题,安颐通“平安钟”联合佛山三甲医院开通“安颐通健康热线”,为长者提供疾病预防、康复知识、心理辅导等在线电话咨询服务,并为长者建立健康档案。自开通以来,安颐通健康热线已经成功解决了大量长者关于健康方面的求助。热线开通至今,累计服务长者超过1400多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3万分钟。
为困难长者引入上门健康服务
探索社会公益与专业服务相结合
“腿肿多长时间了,走路有没有腿疼,有活动后胸闷或者憋气吗,晚上起夜多吗?”近日,在祖庙莺岗社区居民、困难长者郭奶奶(化名)家中,医生一边查看老人家的检查数据,一边仔细询问病情:“您的心率、心电图正常,下肢肿的问题建议您调整下用药……”
郭奶奶已经86岁高龄,患有多种慢性病,近期她发现自己出现双下肢水肿,行走不便,生活很难自理,但大医院就诊艰难,如何看病让她和相依为命的老伴犯了愁。向“平安钟”求助后,平台根据郭奶奶的病状,联系医院康复师定期上门进行理疗和康复治疗,并为其申请家庭床位服务。经过一个多月上门康复,郭奶奶目前已经可以自己下床走动。
像郭奶奶这样的困难长者在祖庙辖区内还有不少,“平安钟”每月都会通过电话询访时摸底排查,对符合条件的长者,积极协助联系相关机构,引入医疗服务,每月受惠长者超过50人。这样的服务,得益于“平安钟”与医疗机构志愿者团队的深度合作,可为困难长者引入上门健康服务与家庭床位,将专业医疗团队的服务延伸到长者家中,让长者们在家中也能得到健康服务。
此外,除了专业医疗救助,辖区长者们的适老化生活环境也至关重要。“平安钟”通过积极与慈善机构对接,积极寻求社会公益资源的支持。在专业团队和志愿者的联动下,“平安钟”积极为有需要的长者争取家庭无障碍设施、卫生间改建、房屋修缮等适老化改造公益服务,让更多困难长者们得到帮助和关爱,也让社会公益资源得到了更加有针对性的利用,体现出社会公益与专业医疗服务的深度结合。
文 | 阎锋
图 | 受访者提供
来源 | 南方日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