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红树林,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泽云 发表时间:2023-05-23 22:2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陈泽云  2023-05-23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在湛江,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 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潮涨潮落间,孕育出了独特的城市景观——沿着海岸线绵延的海上森林。湛江有着广东三分之一的海岸线,更坐拥广东超六成的红树林面积,是当之无愧的“红树林之城”。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他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红树林保护,是广东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注脚。红树林不仅能改善海湾生态环境,成为珍稀物种的栖息天堂,还有望化身增收致富的“金树林”,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靓丽名片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生态修复 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

5月上旬,记者进入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时,正值涨潮时间,海水漫过高大的树干,仅剩碧绿的树冠在蔚蓝海面上,一丛一丛,像漂浮着的一顶顶绿伞。

世乔村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所处的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逾2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沿雷州半岛1556公里海岸线间断性分布,保护对象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典型的海岸自然景观等。

当前,在地球上的不少角落,珍贵的红树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但近年来湛江的红树林面积却实现了逐年增加。

“修复成效来之不易,修复目标任重道远。”从事红树林保护工作20年,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尤为感慨。

作为著名的“红树林之城”,湛江共有红树林资源6398公顷,占全国的23.70%,这座拥有全国最大面积红树林的城市,还在打造一项有史以来最大的造林工程——到2025年,营造2813公顷、修复1370公顷红树林,两者相加之大超过200个鸟巢,承担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任务量。

张苇介绍,截至目前,保护区清退了岭头岛红树林核心区养殖塘410.5公顷,异地增补核心区养殖塘714.7公顷,共管实验区内养殖塘4575.96公顷。同时,在退化和被破坏的地方科学营造人工林,促进红树林资源加快恢复。“十三五”期间保护区共新造红树林5700亩,封育补植18900亩。2021年10月,“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入选了自然资源部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参与了当时省内最大的林业外援项目,向荷兰学习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的方法,如今,中国红树林在人工造林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已经可以反向输出。”张苇表示,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中国的红树林营造和修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添“数”加“智” 红树林成生物多样性“天堂”

在张苇看来,保护修复红树林不能一味强调种树,而要整体修复生态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给万物一个家。

在保护区,每当潮水落下后,就是红树林的生物开始活跃起来的时候了。招潮蟹会挥舞着大螯横行;弹涂鱼会跳起属于它的舞步;各种鸟类则用它们如“饭勺”般的嘴,在泥土中挑拨着寻找食物……

张苇告诉记者,当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6种,主要树种包括白骨壤、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鸟类18目48科312种,包括勺嘴鹬、东方白鹳、中华风头燕鸥、遗鸥、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全球珍稀水禽,是广东省重要鸟区。

对于保护区的珍稀鸟类,90后湛江小伙子何韬更是如数家珍。骑上小摩托,穿上冲锋衣、水鞋,扛上鸟类监测设备,一整天匍匐在滩涂上观测、记录鸟类信息,是他的工作日常,何韬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林业中级工程师,从2015年至今,他监测鸟类已有8个年头。

最近,何韬还专门去考了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在他看来,无人机技术、鸟类智慧监测识别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对保护区全天候连续性的监测,极大地弥补了人工监测的不足。

在湛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区,高桥管理站站长林广旋同样能够熟练地使用无人机巡护红树林。去年3月,林广旋带领科研团队在安铺镇九州江口发现9083平方米的珍稀红树小花老鼠簕,是目前我国大陆最大的小花老鼠簕种群,进一步擦亮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招牌。

点绿成金 “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我们村祖祖辈辈靠海生活,对于红树林有很深的感情,红树林不仅可以帮我们挡住海浪侵袭,红树林里生长繁衍的鱼、虾、蟹、贝类、泥虫,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天然的海产品,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补助。”世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许伟宁告诉记者。

当前,保护区一直在探索将生态修复与科学养殖结合起来,探索耦合养殖模式,即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做到兼顾红树林的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让红树林变身“金树林”。

“红树林保护不单单是保护区的工作,也是需要政府部门、公益团体,还有老百姓共同参与的一件事情。”张苇说,红树林保护工作不能“关起门”来做,而是应该“打开门”,让更多的老百姓有机会走进红树林,亲身去感受红树林带来的绿色红利。

如今,在高桥红树林保护区内,由1000个圆墩绵延出800多米长的红树林栈道是这里的特色,既方便红树林种苗采集和科研,也给游人提供了零距离接触红树林的机会。

红树林的价值,更体现在了“卖空气”的碳汇交易上。

2021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三方联合签署了“广东湛江红树林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转让协议,购买首笔588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用于中和机构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碳排放,这也是中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我们承诺碳汇的这笔收入,用于社区老百姓,帮助他们提升生活生产水平,反哺到红树林周边社区的居住生活上。”张苇说,未来,保护区还将推动更多碳汇交易的落地,持续造福周边居民,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和扩种红树林,是一笔“划算”的账。

绿美广东 打造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

2021年,湛江吹响打造“红树林之城”号角,加强红树林生态整体保护、红树林生态修复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地管理,启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引擎,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靓丽名片。

湛江现已成为广东大力保护红树林的一个缩影,为广东乃至国内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了更多典型经验和案例。

今年,广东印发《广东省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规划》,提出构建“两核五区多点”的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格局,到2025年,全省将营造红树林5500公顷、修复红树林2500公顷,建立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省级以上重要湿地数量50处以上,全省红树林保有量达到1.61万公顷。

接下来,广东将全力推动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建设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完善国际红树林中心硬件设施;积极拓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联合举办国际性、区域性红树林保护论坛等,持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修复助推广东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修复机制,科学、整体、系统开展保护修复,强化红树林生态系统监测评估、加强红树林科普宣教、促进红树林生态资源价值实现,致力将红树林打造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靓丽名片。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总策划:孙爱群 吴江 李艳文 刘佳宁 孙晶

策划/统筹:张爱丽 黄婷 程行欢 钟凌瀚

执行:陈泽云 胡彦 黄颖琳 许张超 杭莹 吴珊 庞倩影 蓝景然 彭勇  成家琪 郑泽宜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戴曼曼

编辑:戴曼曼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