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1%,专家:须进一步提振内需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一季度CPI、PPI比去年同期涨幅也出炉。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1-3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1%,PPI比去年同期上涨8.7%。
猪价低位企稳 果蔬短期抬价
“3月份,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指出。
董莉娟介绍,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及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下降9.3%,鸡肉、鸭肉、牛肉、羊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降幅在1.0%-2.3%之间。但受国际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价格上涨及国内疫情影响,面粉、食用植物油、鲜菜和鸡蛋价格比上月有所上涨。
而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7.2%;食用植物油、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1%、4.3%和4.2%,涨幅均有回落;面粉价格上涨4.6%,涨幅扩大1.9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的能源价格则出现了走高趋势。3月份,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同比上涨24.6%、26.9%和27.1%,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3月份CPI同比增1.5%,主要受猪肉价格低位企稳,蔬菜价格走高及去年基数走低影响。
“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机制、饲料成本上升与生猪收储调节效果逐步显现;能源价格及国内散发疫情则对蔬菜价格构成扰动。”周茂华说,局部散发疫情对消费者物价产生“正反两面”影响,一方面,对服务及非必选商品需求造成抑制,拖累内需表现,近几个月国内服务、非必选商品销售价格同比走低;另一方面,推升果蔬生产及物流环节成本、叠加能源价格走高,短期推升果蔬价格。
不过,从长期来看,近几个月C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均处于1附近波动,物价继续处于近五年低位,一定程度反映内需偏弱。“国内托底政策要继续从供需两端发力,为部分行业、企业精准纾困,激发围观主体活力,稳就业促内需,推动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周茂华建议。
保供稳价政策发力 PPI同比涨幅回落
3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从同比看,PPI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
记者注意到,绝大多数工业行业大类价格上涨,但涨幅均有所回落,如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8.3%,回落2.1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涨15.7%,回落4.0个百分点。
“3月PPI同比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反映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生产投入成本压力仍不小,不过,PPI同比放缓好于市场预期。”周茂华指出,PPI与CPI同比剪刀差已经连续5个月缩窄,这有助于缓解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之国内出台一系列纾困助企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信心。
周茂华预测,预计PPI同比延续回落态势。尽管短期地缘局势扰动,3月商品价格普涨,但从全球需求、发达经济体政策前景及市场供需机制,将限制大宗商品进一步大幅走高,同时,国内原材料等商品保供稳价措施将持续发力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