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燕华
物业企业上市潮涌风大未息,数据显示,2021 年至今已有11 家物企成功上市,另一方面目前已向港交所递表排队等待上市的物企数高达22 家。炙热的市场氛围预示着物业企业上市的热潮暂未结束,逐浪资本市场仍是大势。
8月19日,由第一太平戴维斯主办的物业企业资产管理及证券化论坛在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众多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物业企业上市之路上的机遇与挑战。
根据2020年报数据,港股上市的40家物企营收合计122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TOP4物企营收破百亿元,4家上市物企市值超过其母公司。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目前物企上市处于加速的状态。不过,市场也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助理董事周志鹏表示,一方面,物业企业扩大规模的诉求增加,上市和非上市企业的市盈率差异,有利于降低扩张成本、挖掘业务链条及拓展多元营收;另一方面,鉴于物企现金流稳定,抗周期能力强,接触个体信息流量大,资本市场对之青睐有加。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变化,目前物企正面临着市值分化加剧、资本向头部企业倾斜及新股认购热情降温等挑战。物企上市道路并不平静,机遇和挑战并存。
据悉,在物业企业上市的浪潮之下,管理规模和盈利能力是目前把握市场机遇的关键要素,上市更是“乘风破浪”之旅的开始。
在富力集团副总经理兼思力智慧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濠看来,规模竞争白热化,但资本更青睐物企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增长预期。科技赋能已经形成行业共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开始强调科技赋能,从上市物企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来看,提高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社区成为多家企业未来的重要方向。物业企业需充分关注科技运用释放的价值,让科技成为规模和盈利的助推器,在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让开支变成投资,持续切实保障客户满意度。
第一太平戴维斯广州物业及资产管理部高级董事陆文坚则认为,物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提高营收能力,发展多元业务线,平衡营收来源,上市的同时还需实现管理提升、资产增长、规模扩张。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联交所上市的物业企业即将面临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大考。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及绿色事业认证公司北亚区总监王婧表示,楼宇服务作为物业企业的业务重心,建筑的绿色运营将是物企ESG披露的必考题。认证仅是结果,建议物业管理工作将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既有建筑认证体系作为框架,成为ESG信息管理的一部分。
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周志鹏建议,对于正在筹备上市的物业企业,在上市物企定位趋同的大环境下,需根据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精准挖掘定位,突出其差异性。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副董事长暨物业及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张子涛则表示,成功上市的物业企业,在密切关注公司财政状况的同时,也应回归行业本质,专注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行业健全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