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丹阳 孙晶
图/受访者提供
和众多“二代”相比,性格沉稳、说话逻辑性强、富有亲和力的梁兆明名片上印着的“公司创始人兼CEO”头衔,更让人印象深刻。

他的家族企业广东瑞恒集团,位于南海之滨广东茂名,集团涉足包括房地产开发、国际跨境贸易和农林科技等多行业。尤其作为主板块的地产业,自2009年梁兆明回国后的11年,据他估算,房产销售额已过几十亿。
父亲是董事长,儿子是CEO,这样的搭配在中国众多民营企业中早屡见不鲜。但儿子从国外留学归来,父子携手十余年,共同经历创业大潮中的风浪起伏,这样的故事,即便在创业大省广东也并不多见。梁兆明却说:“我真的不是富二代,事业是靠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
英国留学,“苦一点无所谓”要获得历练
1984年,梁兆明出生在茂名高州金山开发区的农村,父母家族都务农,家里共有6个小孩。他排第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还有一个小他11岁的弟弟,家庭并不富裕。
即便生活困难,父母还是把作为长子的他放到城里的幼儿园读书,寄宿到亲戚家,望子成龙。他也成为家里唯一一个有机会读幼儿园的小孩。
在梁兆明记忆里,当时父亲到处奔波,靠做点小生意养家。有时一个星期都没肉吃,是他对艰苦的最初认识。后来读小学时,梁兆明还是回到农村小学读,直到小学五年级。随着父亲生意有起色,才又回城里完成学业。
后面,他在高州城里读完中学。如今他的母校高州中学,已成为他旗下楼盘毗邻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梁兆明读高中时,家庭环境变好。准备高考时,他想到了去海外留学,见识世面。因为父辈留下的行商传统,就是到处闯荡,寻找机会。
在广州进修英语一年,考完雅思后,梁兆明就开始去英国读书,后来,他到英国排名前十的卡迪夫大学读计算机的理科学士,然后再读硕士。
除了学业繁重,在异国他乡寄宿家庭的生活,还有语言、文化、饮食问题,都曾给他带来困扰。但后来,这个粤西少年慢慢适应当地天气、饮食习惯、文化教育,也交了一些朋友。
他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从送快餐、做餐厅侍应生、在超市收银这些工作中来锻炼自己。梁兆明说,自己以前从不会做饭,到英国留学后什么都会做。当时他的想法是,苦一点无所谓,重要的是获取力量,得到历练。
虽然家庭条件早允许他不用在国外打工,但梁兆明当时的想法是:要提高自己,获取工作经验。不只是在学习上,在社会上也要有接触,多认识朋友,扩大社交圈。他当时的寄宿家庭也鼓励他在不影响学习情况下,每个星期花不超过20小时去打工。而不是在学业之余,用游戏来消磨打发时间。
父子创业,房地产楼盘销售几十亿
2007年,23岁的梁兆明在英国大学硕士毕业,因为是家族里面唯一英文、学历各方面比较好的年轻人,他在美国成立国际贸易公司。虽然刚出来做事没太多经验,但有同乡会、商会帮忙,他的外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高峰一年,有近100个大货柜,差不多有几百万美元的营业额。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国际贸易逐渐受到影响。

2009年,25岁的梁兆明回到家乡茂名。彼时,茂名房地产刚刚起步,不仅房价、楼价便宜,楼盘少,还很少人在做房地产。梁兆明开始投身这个全新的行业,大学读计算机的他,从头开始,跟着楼盘的总工、项目经理学艺,开始搭建自己的房地产公司。
“当时一个楼盘报建,要盖几十个章,最后盖完可能跑到只剩一条腿。”梁兆明幽默地说。回国创业之初,从报建员到工程部、销售部、财务部再到物业部,包括负责协助业主办房产证的客服,梁兆明都亲自走完整个流程体系,房地产公司的组织管理也都是他一手一脚组织起来。
在房地产管理上的才能,也让梁兆明证明了自己。从2009年到2012年,家族旗下楼房从最早3000元/平方米卖到7000元/平方米。2012年,楼盘销售额达到5亿元。从2012年至今,在经历短暂低潮期后,除了楼盘,他的家族企业还参与旧城改造、市政工程,销售额过数十亿。
13年努力,最大鼓舞是汗水跟回报成正比
“我真的不是富二代,是靠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梁兆明说。勤奋的他,一天的工作表如下:早上7点起床,8点前要到建筑工地,现场开半小时小会,然后出外谈生意到傍晚。晚饭应酬后,回公司开会,制定下一天安排。开完会后,他还要抽一小时左右复盘当天的工作,整理一下文件,签完文件和单据才去睡觉。通常休息时都要到半夜12点。
做房地产行业也没有周末。梁兆明笑说跟他做朋友比较辛苦,想喝茶、聊天没时间,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以前喜欢足球、篮球、高尔夫球、游泳这些户外健康活动,但现在留给自己的时间少了。唯一固定的“放假”是,每年暑假会带全家人一起出海、钓鱼、冲浪或是抓螃蟹。

从23岁涉足商海至今,梁兆明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3年的房地产低潮和今年的疫情影响。梁兆明说,他记得在中山大学上总裁班课程时,一位教授贴切地形容一个企业集团就像海里面飘的一叶孤舟。
企业如何逆水行舟?怎么乘风破浪?在他看来,无论内在问题还是外来的困难竞争,都要去解决。关键是面对困难突发性情况时,必须要冷静果断处理。
“付出的汗水跟回报成正比,对我就是最大的鼓舞。”对于未来,梁兆明相当有信心,希望集团慢慢向好,整个家族企业能从粤西走向大湾区,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化。
对话梁兆明:“房地产江山是我跟父亲一起建立起来的”

羊城晚报:你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梁兆明:父亲阅历非常丰富,社会、商场经验多,而且为人低调,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学历不高,但我很敬重优秀的他。
羊城晚报:你父亲的创业之路是怎样的?
梁兆明:父亲创业经历过许多波折,有过成功,有过失败。读完小学后,父亲由于家庭原因,无法继续读初中。就跑去海南工地做工,然后他开始做“北运菜”,当年很流行粤西种甘蔗、辣椒、黄瓜等,种好之后运上北方去。后来,上世纪90年代,在烟叶允许私人做时,他还带着家族的人,在云南、湖北做国内烟叶生意。直到后来政策调整,他又开始做厂房、贸易、建筑等。到了2009年,家族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
羊城晚报:你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创二代”有什么不同?
梁兆明:可以说,家族的房地产江山是我们(我和父亲)一起建立起来的。我跟英国留学时回来的同学不一样。别人家是上一辈已做好,公司建立好,只要给二代一个职位或部门,在有人扶持下,就可以简单容易上路,同龄人可能也没经过太多的磨难和历练。但我不一样。当我23岁在国外做国际贸易时,父亲帮不了我,全是自己闯出来的一条路。
家族虽说有经济基础,但当时做的工厂、厂房业务已开始亏损,转型迫在眉睫。家族人口多、开销大,必须要有一个人帮助父亲把家族撑起来。我当时回来茂名,不是说在国外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个人平台,大半是为了家庭和家族。作为长子,帮助父亲,帮助经营是我的责任。
羊城晚报:你在国外受了高等教育,回来后跟父亲在经营理念上有没冲突?
梁兆明:在集团,父亲是董事长,我是CEO。刚开始,基本上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见解。最初回来,我尊重父亲,所有事情都听他的。但慢慢后来发现,父辈花钱送我出国留学回来,就是希望我能发挥才干,把所见所识用在企业管理上。以前我二十几岁,人会浮躁,对比较强势的父亲不理解。但后来,我还是会说服父亲,观点碰撞,用事实说话。
总策划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璇 吴江
执行 | 孙晶 李卉 赵燕华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