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评论员 戚耀琪
今年5月,比亚迪销售新车45176辆,同比增长45.3%;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1681辆,同比增长198.8%,创历史新高。根据国信证券测算,比亚迪的产品均价10年内增长近2.5倍,2020年乘用车加权均价大约13.52万元,2021年有望达到15.17万元。
事实上,品牌向上已是近几年所有国内车企都在努力的方向,长城WEY、吉利领克、东风岚图、上汽智己……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称:“这几年自主品牌的进步有目共睹,造型、动力系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在车机方面、多媒体方面、智能化方面,非但不会差,反而比合资品牌一些车企更好。”
王传福的一番话确实说出了当前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展现状。当前,在国家品牌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之下,本土汽车企业正在发生越来越明显的分化。
这一边,若干造车底蕴雄厚,稳打稳扎,市场“三观”先进,国际化程度高的中资企业,正在提升着这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整体观感。这一群企业,于是成了“学霸”。
另一边,以模仿抄袭为习惯路径,一味迎合低层次消费需求,放弃品质、安全与技术领先的追求,外表洋气内如败絮的山寨企业,正在下沉的道路上狂奔。这些企业数量不少,哪怕是学渣,但是在落后地区销量好像也不错。
不但国产品牌在分化,国际品牌也在分化。
一部分,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国情和消费心理的外资企业,不断调整对华市场策略,推出非常丰富的、满足不同层次区隔的汽车类型,以求把品牌价值最大程度的兑现为经济收益。于是这些企业在中国越活越好,继续保持优等生地位。
另一部分,对中国消费者与媒体保持距离,常常高高在上自说自话,车型更新缓慢,短板明显不改变,价值观一成不变的车企,活成了车市顽疾一般的存在,没落贵族,新车出一个就死一个。
上述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激烈较量,于是就会形成四个象限。
第一个,是优秀的民族品牌,虽然没有欧美百年底蕴,缺少品牌溢价,但是走入了上升通道,赢得了社会中层的信任。第二个,是聪明的跨国公司,善于把国人需求与其产品实现深度嫁接,继续成为市场上的优等生,其盈利能力依然很强。
第三个,是缺乏向上方向和动力的国内品牌,车型的光鲜时尚,挡不住在市场中的下沉速度。第四个,是不上心的国际品牌,单车价格利润已经开始落后于第一象限的中国品牌,更与第二象限的一流跨国公司相距甚远。
既然如此,优秀的中国品牌必然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在与跨国企业正面竞争的。当年从模仿起步,迅速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自我否定和涅槃,终于成了中国品牌的学霸。
本人从多年的观察也发现,优秀本土企业的领导人和企业文化,总是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评价当下与自身的。他们的口号有时也会大无边际,但是与那些关起门来说自己某某第一的本土品牌,依然有着本质区别。
当然,中国优秀企业需要做的,依然是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的提升。
那就是无论什么层次和身份的中国人,要买车都会想到这个企业,这才是了不起的。这一点是国外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赖以生存的根基。对国内企业来说,确实也是要有百年思维,构筑全民认同与国际认可的道路上,没法走捷径的。
来源 | 金羊网
责编 | 莫谨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