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持续走强。海关总署6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4.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其中,汽车(包括底盘)出口756.7亿元,增长95.8%。
从过去的眼光来看,相比于已经发展上百年的欧美日品牌,或者相比于电信产品,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一直不算强势。即使出口,也呈现低端市场、低档车、低价格、低利润、低质量五低格局。 如果在国内都不是一款家喻户晓性价比高的国民车,凭什么能在别国获得更多的欢迎?
如今,现在这个情形已在悄然改变,尤其是面对欧洲的出口,已经显示出自主品牌的某种力量在上扬。如今汽车出口的大头,主要是上汽乘用车、长城、吉利、奇瑞等企业。近年来,随着车企在海外布局的业务的落实,产能得到了释放,更精准的落地,更低的成本。资金变得充足的自主品牌是不会甘心只能位居三线之外的。
随着国产自主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海外市场也悄然成为各个车企的主要战场。吉利汽车5月海外出口10384辆,增长超过2倍。长城5月份海外销售10,079台,同比劲增557.5%。5月奇瑞集团海外出口量达到19444辆,增长256.5%。去年9月,领克“欧洲计划”开启,随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与瑞典哥德堡开设两家线下体验店,今年实现了整车出口欧洲常态化。5月比亚迪宣布年内累计向挪威发运1500辆唐EV,这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迈出的里程碑式步伐。本月,首批100辆唐EV已在上海港正式发运挪威。
汽车出口增长旺盛,这是中国制造保持强势,且被海外部分市场认可的一个标志。因为从海外市场来看,受到疫情影响,车辆生产是受到压制的;相应的,出于家庭安全需要购买汽车的比例在提升,导致供求之间的差距拉大。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的体量和产量相比外资品牌要小,相应的,对于芯片的需求量反而能得到满足,就能更快的满足海外的需求。
相比之下,一些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汽车企业的合资基地,专门做出口汽车,基本上还是属于加工贸易的层面。国内除了收到一些税费和加工费,利润依然被跨国企业把持。这对于中国企业正在理解欧美市场、适应欧美需求,并不会带来认知和技术进步。尤其是国外严格的排放和安全标准,也只有做自主品牌的才能明白这个差距并找到努力的方向。
当前,自主品牌出口走强不等于认同增强。对此,出国旅游、留学和工作的中国人都会有感性认知。自主品牌相比于外国品牌,依然存在核心技术竞争力弱、对碳排放标准适应能力弱、配套售后服务体系滞后、对法规认知不全面等问题。如果在国内拼足力做出的车都只能买给中等阶层,那么如何适应要求更高的海外市场?出去也只能去抢夺中低端市场了。
我们的品牌整体而言还是处于增加存在感,保持探索力的初级阶段。它们依然不是欧洲人无法忽视的品牌存在,那么我们的崛起之路还有很长,不能仅仅因为看到销量而自我满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