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正式发布。从这次普查结果可以看到,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独居、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进而提升生活质量,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过去十年,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互联网构筑的理想社会状态来看,最终目标一定是让身边的事物更自动、更智能、更聪明,让人类不用复杂学习就能达成愿望。尤其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科技和产品才是更便利的。
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有人群的步伐是不一致的。数字时代的基本特点是更新迭代速度太快,不存在学过一次就一劳永逸的。甚至最基本的操作,比如各种登录和输入,都会随着技术提升而变化。年轻人或许能不断跟上时代列车,对老人来说,跟上的能力就要弱得多了。如果跟不上了,那么再好的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关着大门的。
在技术狂飙的背景下,等待老人全部上车,这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因为伟大的颠覆性的创新是不会停下来的。那么如何实现所有人对美好愿景的追求,又能人性化解决老年群体“跟不上”的困境?
这或许应该换一个思路:用更加适老的设计帮助老年人赶上时代的列车,通过有效辅助,激发老年人的内在学习愿望,帮助其不被抛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过程中,就有一个科技适老的典型案例。这次人口普查首次采取了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普查员可以利用手机、Pad等智能设备,通过企业微信展开普查工作,普查对象则在微信的人口普查小程序里进行信息录入。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团队负责这款小程序的具体设计,普查开始前,团队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进行三次线下调研。调研之初,他们发现,当地许多普查员是中老年人,其中一部分人甚至连pad的开机也不会。为了帮助这群上了年纪的普查员快速上手,腾讯的团队在设计层面尽可能选择简单的功能模块,降低普查员录入信息的难度。随着调研的深入,他们发现,大部分普查员经过当地统计局工作人员的指导教学,都学会了电子录入。
对那些中老年普查员来说,放弃纸笔、只用屏幕输入的过程并不容易,但他们还是边学边用,顺利完成了任务。由此可见,如果老年人非要去学电脑能手的操作步骤,只会望而却步。相反,小程序设计与优化却让老年人上车更加轻松易得。
让每个人能完成与科技的理想互动,可以有两个维度的思考。
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数字化流程、程序和操作方式的不断迭代,让数字世界的陌生人也能够易用和乐用,这是科技企业要臻于至善的。类似于电子普查,通过不断地改进设计、简化流程,也能适应不同年龄层用户的需求。科技公司们应该多从这个维度思考改进,尤其是涉及高频操作的部分,应该把产品设计得更加巧妙,符合人性习惯。
另一方面,从社会机制和基层组织来看,不要总把老年人放在弱势被动的地位。过度保护,反而隔绝了他们掌握新事物的机会。要知道20年前已经有互联网,今天的老年人当年也就四五十岁左右,对电脑和网络并非完全陌生。与其提供落后的老人专用手机,不如教会他们用好全能的智能手机,这才是对老年人生活最好的保护与提升。要增强老年人数字时代的适应能力,也应该从技术、时间和人员辅导上出力,毕竟大部分老年人也是希望适应科技新玩法而不是停留在老人机的。
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跟上时代,都不想被抛弃。那么科技企业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响应这种最朴素的心愿呢?颠覆式创新是伟大的,尊重、适应和引导后进人群跟上时代列车,这也是另一种伟大的境界,值得所有企业坚持并产生更多更好的示范效应。(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