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首批获准的恒生科技ETF中,有5只基金产品同日发售。此前一天大成恒生科技ETF已经率先发行。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天上述基金产品发行情况较为平稳,并未出现火爆的场景。基金公司表示,上述发行情况在预期之内。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近期港股科技和新经济板块有所回调,但是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多只产品同台竞技
5月12日,首批获批的恒生科技ETF中,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博时恒生科技ETF、华安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开始发售。此前一日,大成恒生科技ETF已率先发售。嘉实恒生科技ETF则将于5月14日起发行。
在募集规模上限方面,大成恒生科技ETF、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首募规模上限均为80亿元,华安恒生科技ETF和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首募规模上限均为2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来新基金发行遇冷,但基金公司对恒生科技ETF的发行仍然相对乐观。其中,华夏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均只发售1天,大成恒生科技ETF、华安恒生科技ETF发售时间为3天。
此番同台竞技,基金公司纷纷“放大招”,如易方达恒生科技ETF设置了同批最低的管理费和托管费,管理费为0.2%/年,托管费为0.05%/年。大成基金则提前一天抢跑,率先发售。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销售渠道了解到,5月12日,此次基金发行情况较为平淡。“最终两只产品一天的发行战绩分别在不到15亿元和超过5亿元左右的规模,此外还有一只产品首日的发行战绩约3亿元,不过最后数据可能也有变化。”有基金销售机构人士透露。
跟踪优质指数
公开资料显示,恒生科技指数在2020年7月由恒生指数公司正式推出后,被称为“中国版纳斯达克”。恒生科技指数追踪在港交所上市的30家最大型港股科技企业,包括阿里巴巴、小米集团、美团、腾讯控股、快手、舜宇光学科技等公司。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末,2015年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77%,年化涨幅达17%,远超恒生综指和万得全A指数同期表现。
招商证券分析认为,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皆有优秀的长期投资价值,成长性为估值提供支撑,从长期看,估值较为合理,是中国科技股投资的最佳标的指数。
虽然都跟踪这一指数,但是上述恒生科技ETF也并不是完全一模一样。其中,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较为特殊。据悉,华泰柏瑞购买的是南方东英的ETF,已经建完仓因此不需要再支付印花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基金的建仓成本。
另外对于申购赎回和套利的投资者来说,也规避了港股的双边印花税。南方东英ETF在上市之后开展了融资融券业务,可以增厚ETF的底层收益,同时华泰柏瑞基金的新基金也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相当于有了两层融券收入。
“此外,如果遭遇个股停牌,可能对于其他直接购买成分股的基金会有一个流动性问题,但是ETF交易不受个股停牌影响,交易更顺畅。对于套利投资者来说,新基金是单一投资标的,对应的申购赎回篮子会比较小,降低了套利投资者的门槛。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可以确保全部使用QDII额度参与香港市场交易,避免港股通渠道在某些交易方面的不便。”有基金产品分析人士指出。
布局“新经济”
近期港股科技和“新经济”板块遭遇一定幅度的回撤。部分投资者担忧,当下是否为投资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好机会。对此,华安基金指出,2018年4月,港交所推出改革措施:一是允许同股不同权上市;二是生物科技公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也可以上市;三是放宽中概股回归。
港股市场结构革新,科技行业已经逐步超过传统的金融和地产行业,成为港股市场的支柱行业,港股科技属性有望进一步提升。从市值角度来看,港股市场最大科技股(腾讯控股)市值规模为美国最大科技股的40%,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过去十年,中国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科技龙头企业此前多在海外上市,但现在已发生了重要转变,随着香港市场中概股回归以及未来诸多“独角兽”将陆续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新经济”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同时,与其他科技指数相比,恒生科技指数不仅覆盖了互联网等应用公司,还包含了“硬科技”的高科技公司,科技代表性更全面。
“从估值的角度而言,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目前在40倍到50倍的水平,与A股以及纳斯达克横向比较,目前来说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科技股的重要特点就是成长性,估值相对来说比较高。每一次的市场风险释放,科技股估值会有比较急速的释放过程。从长期的表现来看,科技股整体来说处于向上的趋势,每一次风险的急速释放往往代表着比较好的建仓机会。”柳军表示。(万宇 徐金忠)
来源 | 中国证券报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