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莫谨榕 许张超
图/受访者提供
暮春4月的晌午,阳光穿过屋外翠绿的树叶,透过落地玻璃窗照进了采访间。一位身着绿色T恤,梳着整齐发型的年轻男子坐在沙发上,他就是精益集团执行总裁--欧阳伟业。
留学期间他开着二手丰田送外卖、跑的士
1992年出生的欧阳伟业身上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谈吐大方而逻辑清晰,这样的干练感出现在一位准“90后”身上,和他早早就独立了的成长经历不无关系。
1995年,年仅三岁的欧阳伟业便进入了寄宿学校,开始了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在年少的欧阳伟业的印象里,父母总是很忙碌,很少有陪伴自己的时间。
一直在寄宿学校里长大的欧阳,很少回到家里的公司,甚至连回家的频率都只有一个月两三趟。欧阳伟业向记者坦言,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自己也一直都在学校,对于公司并不熟悉,也对自己家里有多少资产,自己是不是个富二代并没有概念,“直到毕业后回到公司,特别是接管供应链板块之后,才知道原来公司有这么多人,公司每个月的流水有这么多。”
高三时,选读文科的欧阳伟业决定出国修读商科,“当时想着数理化不太擅长,就选择了文科,没想到最后读了商科还是要在图书馆通宵填坑。”他笑称。
高中毕业后,欧阳伟业去到了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就读,修读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双学位。
不同于一些赴美留学的纨绔子弟,欧阳伟业的留学生活中并没有“泡吧”“购物”这样的关键词。一向严格的父亲在留学期间一个月也只给他500美金的生活费,而在美国读书,仅仅一个月的房租便已经需要支付500美金了。
“那个时候父亲给我买了一辆二手的丰田面包车,我就开着这辆面包车当出租车去接客,有时候跑跑外卖赚一些钱,有时候打打工,一个月也能赚上一些钱维持自己的生活。”在欧阳伟业的父亲看来,孩子能够学会自给自足,自力更生对成长更有帮助,适当的挫折也能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鞭策。
“在父亲这样的影响下,我们也觉得,钱要自己挣,花起来才更爽,如果一直依靠父母,那可能会变得什么都很依赖父母。”欧阳伟业说。
手持世界500强工作offer却被父亲一张机票召回
双学位毕业后,欧阳伟业拿到了世界500强的工作offer,工作签证也顺利地申请完成,正当欧阳伟业打算留在美国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时候,欧阳伟业的父亲欧阳卫民拿着两张机票出现在了他的毕业典礼上。
“他就拿着两张机票跟我说,大学毕业了,回去家里的公司工作吧。很突然地,我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初出茅庐的欧阳伟业虽然心里有着一丝抗拒,但是看到父亲微霜的双鬓,还是接下了这张机票。
于是,2015年7月,欧阳伟业回到了精益集团,开始了接班的第一步。
欧阳卫民于1988年创立了精益集团,历经30余年的发展,现在企业已发展成为以运输制冷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企业集团。企业制造业板块拥有广州精益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广州精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多个全资企业,总生产经营面积2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逾6亿元,员工总数近1000人。
欧阳伟业告诉记者,父亲其实一早就对他的接班工作有所安排。刚刚回到企业时,欧阳伟业先是被安排去了供应链相关部门学习采购工作,在工作岗位走访供应商,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学习计算生产成本,对整体价格体系有初步了解。
“出于好奇心,我很喜欢和供应商交流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心得,在这个过程里不但了解并学习如何用设备生产,如何通过自动化降低人力成本等问题,还更好地掌握了谈判技巧。”欧阳伟业说。
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经历给欧阳伟业奠下了职业生涯坚实的第一步。但在摸爬滚打的底色下,矛盾也成为了接班不可避免的议题之一。
在高层会议上,欧阳卫民屡屡拿年轻的欧阳伟业“开涮”,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哪里受得了这般委屈,便在几十号高管在场的大会上摔门而去。
“那个时候我不理解,也比较冲动,不懂得父亲的用心良苦,只想着明明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责怪我。”摔门而去之后,欧阳伟业也开始反思,学着去读懂父亲话语背后的含义,“在国外读书的时间长了,很多时候习惯了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对中国人话语背后的画外音领悟不到。后来我也自己专门去学习了一些课程,去读懂别人话语背后的含义,慢慢地矛盾就少了很多。”
信息化改革为老企业注入新动能
模式固化、智能程度低、从业人员老龄化等问题是许多传统制造业企业共同存在的弊病。逐渐熟悉公司业务后,自带“高学历”“年轻”“国际背景”等标签的欧阳伟业开始进行了一场旋风般的信息化“革命”。
一开始的精益集团在IT系统智能化方面比较落后,在看到公司的短版后,欧阳伟业引入了ERP系统,同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图纸管理系统,也把公司的OA系统更换成了钉钉,以提升企业的办公效率。
“除此之外,现在我还将信息化的系统全部打通,让我们的信息,企业的信息流都能够全部都串联起来,减少信息之间的不对称,以减少中间很多的隐性成本。”欧阳伟业告诉记者。
然而,欧阳伟业的改革也引发了许多数十年老员工的抵触。不同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面对员工的抵触时,欧阳伟业耐心地到每个部门去解释智能化系统的便利性,手把手地教员工们如何使用,“现在他们都觉得这样很好,也逐渐上手,现在可以说是离不开了,也对公司整体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坐在记者面前娓娓讲述着过去经历的欧阳伟业有着浓烈的阳刚气,但是同时又粗中有细、心细如发,这样的他在刚刚回到公司时也成为了员工与父亲之间沟通的“润滑剂”。
欧阳伟业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由于上下属的关系,有很多基层的想法无法传达到管理层,这个时候他也会通过自己的角色,在合适的时候委婉地向父亲传达,推动工作的落地,慢慢地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我很喜欢‘创二代’这个title”
在欧阳伟业看来,传承不是单纯的守业,而是一种再创业。
“我很喜欢‘创二代’这个title!”欧阳伟业带着兴奋的笑容说道,“我一直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创二代,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是传承并不是守业。在现在的环境里,守是守不住家业的,唯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理解的传承,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再创一番辉煌,带领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接班6年后,欧阳伟业对未来规划的蓝图也愈发清晰。欧阳伟业告诉记者,除了做大做强主业以外,未来他希望发展好新开辟的领域,发力冷链市场,计划将公司的一个项目部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冷藏汽车公司。
对话
羊城晚报:在经营风格上,你和父辈有什么不同之处?
欧阳伟业:一开始我们在经营理念上有很多冲突,也容易激发成矛盾。父亲的行事风格比较严厉,习惯军事化管理,父亲常常说我的性格跟他不一样。一开始他会觉得,你的经营风格怎么和我不一样,到后来他也慢慢学会了理解,时代不同了,管的人不同了,环境也不同了,只要互相尊重,能够把结果输出就可以了。所以现在我们都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而我现在更擅长扮演一个协调者的角色,帮助父亲把很多事情转化落地。
羊城晚报:你觉得老一辈企业家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欧阳伟业:老一辈企业家的勤奋程度远远超过我们,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好,同时执行力也很强,想到了事情就会去做,不计成本的去闯,那一辈人创业时有时候就是凭一腔孤勇闯出来的。
而不同于创一代,二代普遍受教育程度更高,所以考虑事情会更严谨、更谨慎,能够更审慎地做好投资决策,也能够和创一代之间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创一代满腔热血要投身一个项目的时候,能够通过分析,给他们“泼泼冷水”,让他们更理性思考,这样的配合也能够让企业生长得更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