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近两年,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迎来高速发展,无论是种类还是规模都在快速扩容。尽管今年近期受疫情冲击,A股行情由涨转跌,但股票型ETF仍在迅猛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市场上新增ETF共48只,已上市的ETF规模超过1.22万亿元,股票ETF就超过6000亿元,去年以来5G、半导体等科技主题ETF增幅明显。如今,ETF已经成为不少投资者投资A股、债券等市场的工具。在种类繁多的产品中,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ETF?
羊城晚报“大咖说·财明白”本期特邀博时基金可持续发展100ETF基金经理万琼与投资者分享ETF的投资经验。
羊城晚报:目前,国内的ETF市场发展情况如何,有怎样的特点?
万琼:近两年,国内市场迎来了ETF的大发展。从资产类型上看,股票型产品确实长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占比接近90%左右,像Smart Beta、债券型、商品型ETF的增长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增长较为缓慢。
近十年来,宽基指数类ETF和行业主题类ETF从数量上和规模上都呈现了同步增长的趋势,2019年以来,出现了以行业主题产品为主的发展趋势,当年产品数量也超过了宽基指数类产品数量。
羊城晚报:目前,国内ETF有哪些比较热门的类型和主题可供投资者选择?
万琼:中国A股市场确实有一些比较独特的主题热潮和风格变化,我们通过ETF或指数基金可以捕捉市场行业变化和风格变化的机会,能够很迅速地进行大小盘风格切换、价值成长风格切换或者行业轮动切换,ETF这类产品确实是我们做资产配置非常好的工具。
我们来看一下有哪几类热点主题的ETF产品:
一是区域发展主题,这类主题主要还是以国家战略层面发展规划作为后盾的,投资这些主题主要要看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
二是央企、国企改革的创新类主题,这一类主题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整体规模超过千亿元。
三是TMT(科技、媒体、通信)产业,这类产品出现得比较早,但近期出现了不少细分主题,随着5G浪潮的来临,科技板块将迸发出新活力,从上游的通信设备、电子、电子器件到下游的计算机、传媒,都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四是医药卫生主题,这个领域的产品还是很多的,疫情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些新主题,比如创新药、疫苗等等。
羊城晚报:指数化产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不同主题怎样搭配更科学?
万琼:首先要看我们的投资目标和投资需求,如果是机构投资者在进行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会有一个资产配置模型来计算每一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这是有研究和模型支撑的。作为个人投资者,要看自己的投资期限和预期收益水平。
如果是保守的投资者,他整体希望比较稳定一些,他就比较适合配置固定收益一类的产品,如果是积极的投资者,可能就更加适合权益类产品,我们可以通过ETF,比如沪深300和中证500ETF,来进行不同风格和不同行业的配置,来追捕到整个市场风格切换和行业轮动的机会。
羊城晚报:您提到用ETF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是指把ETF作为一类资产来配置,还是用不同类型的ETF来布局不同的资产,比如通过ETF进行“股票+债券+商品”的配置组合?
万琼:ETF是一个资产配置的工具。如果我在进行大类资产配置,通过研究和模型测算,要将60%的资产配置在权益类资产,30%配置在固收类资产,10%配置在商品类资产。而我对股市了解并不透彻,也没有进行个股研究,我就可以通过ETF来直接配置权益类资产。
如果我比较看好A股,看好大盘风格,我就可以配置沪深300ETF,我比较看好成长风格,我就可以配置中证500ETF,从而达到配置权益类资产。配置固收类资产和商品类资产也是如此,如果我没有选择债券的能力,不了解每一类资产的特征,那我就可以通过ETF进行配置,这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
羊城晚报:很多机构投资者都喜欢投资宽基指数类ETF,那我们还需不需要投资行业主题类ETF呢?
万琼:我们看到,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风格和主题确实会有不一样的行情表现,尤其像2019年,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的差异化非常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行业ETF去进行配置,获取表现比较好的行业的收益。
所以,还是要考虑大家的资产配置目的,有的投资者如果对行业风格轮动有一定的理解,则可以直接通过配置行业主题类ETF来完成资产配置,而有些投资者则不是特别清楚如何去配置,定投宽基指数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ETF。
对于不是特别懂的投资者,通过定投策略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建议投资者要把投资期限拉长一些。
基金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统筹 | 吴江 孙晶
海报 | 蔡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