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丁玲
疫情防控加之企业复工复产,不仅口罩、护目镜以及防护服等物资需求大增,手部、室内物品、地面的消毒也再次得到公众重视,洗手液、消毒液等消毒物资也成为眼下大众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京东大数据显示,对比去年同期,洗手液的销量增长了2.3倍、消毒液的销量增长超过了8倍。
消毒物资供应紧张将缓解
事实上,自2003年“非典”之后,国内民众消毒意识有所提升,这也助推了消毒液产业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的五年间,我国消毒液市场平均每年增速5%,并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进口增速放缓,低端消毒液仍保持较高出口率。
同时,多年的发展令这个技术制备本不复杂的传统化工行业,技术愈发成熟、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制备厂商、器皿到终端产品,齐备完整。
上升的产品需求、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引来国内上万家企业加入消毒液“大军”,行业逐步演化出企业较分散的局面。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接近14万家生产和销售消毒产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细分到消毒液,全国范围也有2万家企业。从注册资本来看,23%的企业注册资本都在100万以内。
而自2020年1月1日以来,我国共新增3000余家生产和销售消杀产品的企业。就地域分布来看,今年新成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省、辽宁省和浙江省。
其中,山东省一个省份的新增数量就占全国新增总量的22%,达800余家;另外,今年2月以来,我国共成立2500余家消毒产品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42%。
供给方面,应该说随着产能不断提升,消毒物资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很大缓解。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广州多个药店发现,包括免洗抑菌洗手液、84消毒液、医用酒精消毒液等在内的消毒物资均有货供应,且价格较为平稳。
同时,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上进行搜索,发现此前显示“无货”、“已售光”状态的消毒物资很多已是正常销售状态。
超8000家消毒产品企业有过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洗手液、消毒液等消毒物资的质量问题屡有发生,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4日发布的第四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中,湖北省孝感市桂某等将大量伪劣84消毒液销售给孝感市孝南区两镇政府防疫指挥部及药商刘某,经公安机关提请逮捕,2月20日孝感市检察院对桂某、杨某以销售伪劣产品罪作出批捕决定。
另据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2月20日发布的疫情防控相关产品(洗护用品)专项监督抽查情况公告,在对包含洗手液、香皂、湿巾、家用清洁剂、洗衣粉及洗衣液6类、70次批次的产品进行抽查时,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洗手液、84消毒液领域,其中原液有效氯项目不合格是84消毒液产品主要问题。
同时,不合格消毒产品也让生产厂家受到行政处罚。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超8000家消毒产品企业有过行政处罚。其中涉“销售劣药”相关的处罚超过1000条,因“虚假宣传”产生的处罚超过100条。
选购消毒液 外观、价格、批号、证件要留心
那么,消费者在选购消毒液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消费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消毒液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看外观。正宗“消毒液”一般瓶体色泽匀称、表面光滑、瓶口密封效果好。瓶体外的产品标贴印刷精美,粘贴牢固工整,厂名、地址、生产日期、批号、卫生许可批件号、商标等也一应俱全。
二是比价格。各品牌消毒液在工艺配方、消毒效果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上的不同,产品价格也存在着较大差别。质量稳定可靠、消毒效果好的产品,价格一般偏高。劣质和三线产品因偷工减料等方面的原因,价格往往低一点。
三是瞧批号。如果产品超过限用日期,消毒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劣质和三线产品的保质期和保质期内的消毒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最后看证件。经国家卫生部审批的“卫消字号”产品,其生产企业相对比较规范,质量、卫生技术指标、消毒效果等比较可靠。通常情况下,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或认定为省级名牌的产品更让人放心。(图片来源:天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