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网记者 戴曼曼
年内662家公司发布涉及回购的公告、108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另有16家上市公司宣布停止回购……随着近期上市公司扎推披露股份回购实施的“成绩单”,同花顺iFind的数据提示,截至12月4日,108家公司回购完成,砸下真金白银创下了近年来A股最强“回购潮”。
前11月合计回购金额1063.66亿元
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共有605家公司实施了回购操作,合计回购金额为1063.66亿元,远超去年。公开数据则显示,2018年共520家上市公司合计回购金额为451.22亿元。而上一次的回购高潮是在2016年,287家A股公司合计掏出了109亿元实施回购。
上市公司为何选择回购?事实上,增持、回购、分红等被认为是A股上市公司纷纷祭出“护盘”大招。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市公司回购某种意义上更是彰显对于自身的信心,对于修复市场情绪作用明显。
而今年上市公司“井喷式”推出回购计划,除却稳定市场情绪外,更有着政策的助推。今年的1月1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对上市公司回购亦有相应的要求,比如上市公司应当合理安排回购规模和回购资金,并在回购股份方案中明确拟回购股份数量或者资金总额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同时,回购后再融资时间间隔限制取消。
由于公司回购有着提升股价的预期,加上政策面对于上市公司回购有较大鼓励。彼时已经有研究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回购机会。
年内大手笔回购频现
数据显示,伊利股份、中国平安分别以57.93亿元、50亿元的回购规模夺得年内回购排行榜的冠亚军。伊利股份更是创下了A股史上“最壕”回购。中国平安目前已经触及百亿回购计划的下限50亿元。
此外,美的集团继去年底近40亿元的股票回购后,又于今年2月抛出一份上限为66亿元的回购计划。招商蛇口、美的集团、陕西媒业、中联重科、世纪华通、分众传媒、巨人网络、恒力石化等回购额也均超过10亿元。
根据公告,上述公司回购多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股票回购绝大多数都以公司自有现金支付。业内人士认为,大手笔开展回购也侧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现金流稳健,盈利能力稳定。
12月4日,武汉凡谷发布公告称,回购累计耗资近4000万,已经完成回购,回购的股份全部存放于公司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上述存放于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回购股份不享有股东大会表决权、利润分配、公积金转增股本、配股、质押等权利。
事实上,从三季报中已经看出,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已经进入了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三季度报统计数据显示,在605家已进行股票回购的A股公司中,138家上市公司的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已进入公司前十大股东。其中,格力地产、远兴能源、连云港、金鹰股份、冠城大通、百利电气6家公司的相关账户更是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除却年内大手笔的回购创下记录外,近期市场也开始关注回购食言的上市公司。iFind数据显示,今年内共有16家上市公司停止回购,从公告中来看,原因市场环境变化,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利益成为主要原因。如齐翔腾达发布公告称因投入新项目需要资金拟终止股份回购计划,截至公告发布之日公司仅回购1.7亿元。
同时,也有一些公司零回购获得市场批评声音,认为上市公司以回购“作秀”应严惩,如爱康科技于今年3月份披露1.5-3亿元份回购股份的计划,不过回购尚未开始便于今年10月份提前终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