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戴曼曼、实习生谢蔼乔报道:猪价接连走高进入“超强猪周期”之时,养猪第一股ST雏鹰正式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继中弘股份之后,ST雏鹰成为第二家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公司。7月5日至8月1日,ST雏鹰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8月19日,深交所决定,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止上市,并自2019年8月2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股票代码“雏鹰退”,涨跌幅为10%。据悉,退市整理期的期限为三十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养猪第一股”面临退市
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雏鹰决定终止上市,由此成为继中弘股份之后,A股第二只“面值退市”股。
公司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为今年8月27日,退市整理期为30个交易日,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10月15日,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全天停牌的不计入退市整理期。
19日晚ST雏鹰发布公告称,公司因特殊原因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股票全天停牌,累计停牌天数不超过五个交易日。
据悉,退市整理期间,公司股票交易的涨跌幅限制、行情揭示、公开信息等其他交易事项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相关规定。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个交易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开资料显示,雏鹰农牧始创于1988年,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包括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的核心战略,成为国内第一家以生猪养殖和销售为主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曾经被誉为“养猪第一股”。
不过,2018年中开始,雏鹰农牧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2018年全年最终亏损38.64亿元。2018年的财报显示,当年生猪产品贡献13亿元的收入,而2017年生猪产品贡献的收入为16.3亿元。今年开始,雏鹰公司的生猪销售进一步断崖式下滑。
如今正当猪价逐渐企稳上扬,被认为进入“超强猪周期”之时,ST雏鹰却因为股价过低而面临退市,不禁令人唏嘘。今年7月12日晚间披露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亏损14.8亿元-16.2亿元。
18万股民遭受闷杀
随着ST雏鹰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其超过18万的股东则遭遇“闷杀”。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ST雏鹰今年一季度末仍有18.42万户股东,较去年底的15.39万户有所增加,总股本31.35亿,不过机构则在今年一季度大批离场。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雏鹰农牧总资产196.4亿元,总负债182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68%。侯建芳所持公司40.2%股份已经全部被多轮轮候冻结。
上市九年,为何昔日的“养猪第一股”如今将从资本市场黯然离场?多个公开报道分析均显示,2014年雏鹰业绩发生“变脸”亏损了1.8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350.54%。除却生猪行情的持续低迷、使得雏鹰整体盈利受影响外,逆势盲目扩张则加速了雏鹰的亏损。从公开报道梳理来看,在“雏鹰模式”产融结合的背景下,公司从传统畜禽养殖、粮食贸易、饲料生产,拓展至电竞领域、沙县小吃,还投资控股担保公司,设立产业基金,大举涉足金融投资等业务。
频繁的对外投资、盲目扩张,使得雏鹰的债务危机一触即发,接连爆出“以肉偿债” 、“巨亏38亿饿死生猪”等奇葩事件。
2018年11月, ST雏鹰公告显示,公司发行的“18雏鹰农牧SCP001”违约,应偿本息共计5.28亿元。为了偿债,公司提出了“欠债肉偿”计划,对公司现有债务调整支付方式,本金主要以货币资金方式延期支付,利息部分主要以公司火腿、生态肉礼盒等产品支付,且已经与小部分债权人达成初步意向,涉及本息总金额2.71亿元。
ST雏鹰2018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今年的3月18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值得留意的是,ST雏鹰曾在7月底开展自救,公司7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与3家供应商“方牧商贸”、“牧康贸易”、“牧达商贸”签下合作协议,分别出资成立公司,开展生猪养殖业务。此外,ST雏鹰还开展债务重组。不过从结局来看,ST雏鹰的自救之举未能改变自己面临退市的命运。
据悉,退市整理期是为退市公司投资者在公司股票摘牌前提供的最后交易,目的是释放风险。
业内人士也提示投资者要认真阅读公司发布的相关公告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退市整理期业务特别规定》,高度关注即将摘牌公司的投资风险。根据相关规则,公司股票将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的45个交易日内,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进行挂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