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背后 中国版权市场的“视觉中国们”

来源:新京报 作者:罗亦丹 白金蕾 张妍頔 梁辰 阎侠 实习生 曹雯 姜仲英 刘达 发表时间:2019-04-13 23:04

靠版权起家的视觉中国,如今,身陷版权之争。

“那个黑洞的图公众号别乱用,版权来自视觉中国”,两日间,随着事件发酵,似乎揭开视觉中国版权生意可能存在的“黑洞”。但与此同时,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图片版权市场依然存在众多侵权与盗卖乱象,图片库公司的出现为媒体和机构搜索使用图片提供了方便,也成为正版图片的购买渠道。

4月12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图片库公司“三巨头”——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东方IC的网站均无法访问。而探访中,当记者提及“黑洞”事件是否对公司有影响时,视觉中国一人力资源人士即刻中断对话离开。

对于记者自称希望成为签约摄影师,也遭到视觉中国员工拒绝,“公司正在风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摄影师面试”。

这一天,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股价跌至25.20元/股,封单超40万手。 截至收盘,跌停仍未打开,换手率为0.54%,主力净流入为-1815.91万元。

1.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探访

面试遭拒 “风口浪尖,不方便摄影师面试”

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视觉中国位于酒仙桥的总部,一幢三层的复古办公楼掩映在绿树之中,“视觉中国”红色的标志矗立在门口,一张1969年的黑白阿波罗登月照片陈列在办公楼内,显示版权为Getty和视觉中国。

地下一层到三层分列销售、技术中心以及法务等部门。目前该公司员工尚在正常工作,不时有人讨论本周周报、运营商务等工作。

记者以应聘实习生为由进入公司,面试在类似餐厅的地方进行,其间陆续有员工进出。当记者问及“黑洞”事件是否对公司有影响时,人力资源人士立刻中断对话,“这对公司没有影响,我还有工作先走了”,该人力资源人士离开时表示。

而当另外一位新京报记者自称希望成为签约摄影师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正在风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摄影师面试”。但对方表示,作为签约摄影师可以签独家约,也可以签多家供稿约,签约后摄影师的照片本人仍然可用。

2.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调查

混乱的版权市场: “两年间作品被盗用数百次”

“据我自己的统计,2017年6月至今近两年时间,我的作品提供15次正规授权,而盗用作品的已发现数百次(还不包括未发现的),遭盗用问题非常严重。分布非常广,政府单位,央企国企、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私营企业、电视台……。”4月12日,专注4K视频制作的自由摄影师刘万明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版权市场较为混乱。“只有极小部分单位企业、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会主动从版权方购买作品使用授权,大多数都是从淘宝等渠道廉价购买盗版,或者直接从网络上复制别人发表的作品”。

4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闲鱼以“摄影图片素材”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万张背景图片素材售价仅为3.5元。

据刘万明介绍,他的作品在网上被盗卖非常严重,价格在几毛钱至几百元不等,最低价仅3毛钱。这类盗卖,很难处理,盗版投诉处理后,很快又会换个地址放出来继续售卖。

新京报记者查看卖家留言发现,使用此类素材的客户大多为广告公司和自媒体人。

国内一广告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李伟(化名)向记者介绍,2010年以前,广告公司大部分是设计作品,购买图库相对较少。2012年前后开始承接企业主的“双微运营”(微博、微信),每个月一个大客户使用图片的数量在百张左右,这时候开始出现图片和字体的侵权问题。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图片版权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可信性报告》,图片库需求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原因是自媒体高速发展,而为了达到吸引流量增强内容趣味性的效果,公众号发文普遍图文并茂,所以图片的使用量出现爆发增长。

3.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起底

视觉中国有着怎样的版权生意?

据了解,视觉中国的图片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世界图库巨头Getty的授权,一部分是来自签约摄影师上传的独家或者多家图库共享图片,其中图片又分为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视觉中国创始人之一、副总裁柴继军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代理的图片中,来自Getty的创意图片占视觉中国创意类图片的60%,编辑类图片(即新闻图片)占比约为20%。”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彭浩珍告诉新京报记者,图库的使用方式分为编辑用途(新闻用途)和商业用途:“界限在于是否有营利的行为或目的,如果是编辑用途但带有盈利的行为或目的,我们一般也认为是用于商业用途。”针对编辑用途的通常为限价使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也不是完全免费;用于商业用途则按照市场价格协商,支付合理价格即可。

“实际上,有时我们在网上搜的图片也不知道版权来自哪里,一个一个去找版权方也不现实,这时直接和视觉中国等图库签约就是很好的选择。”4月12日,某传媒公司版权部门负责人李雪(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在李雪看来,为了方便图片搜索与确保版权正规,目前基本上所有传媒公司都会签约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东方IC三家图片库公司中的一家。

依据2015年9月公布的全景网络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在中国商业图片领域,视觉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50%,全景视觉为20%。而在新闻图片领域,新华社市场占有率为50%,视觉中国达到30%,东方IC占比10%,全景视觉占比5%。

李雪表示,根据图片类型、所在图库平台的不同,图片价格也各有不同,“基本上新闻图片价格较低,创意类图片价格最高。”

而具体到图库平台与图片创作者的分成上,一位资深商业摄影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合作中,利益分配方面是以平台为主导的,摄影师没有话语权。同样一张图出售给不同的地方售价不同,比如媒体使用一张只有几十块钱,是最低的。至于商业用途,根据版面和传播途径会有不同,分成就会比较高。

不过,该资深商业摄影师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些额外收入,所以尝试去签约一些图库,但是合作后发现,国内大多数平台存在不正规、不透明的问题,后来就没有再合作了。

“图片版权素材库业务模式是版权作品代理,负责作品销售以及维护摄影师的版权,签约摄影师一般能拿到20%-50%,平台不一样比例也不一样,摄影师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刘万明告诉记者。

李伟称,广告公司编辑双微的图片大部分来自图库,主要包括视觉中国(华盖网)和全景网,前者的图片质量更好、创意更佳。视觉中国的图片授权主要来自Getty,版权相对完整。视觉中国也有一部分签约摄影师以及UGC(用户内容生产)上传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导致视觉中国陷入风波的问题之一就是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存在争议的黑洞图片与国旗国徽图片。对此,视觉中国称该图片是由“签约供稿人提供”,并表示平台具有审核不严的责任。

对此,刘万明认为,版权代理公司必须处理审核供稿人提供内容的真实性,一旦遇上一些抢热点的供稿人提供并没有著作权的内容,审核制度又缺失,就给平台埋雷了。

为了避免涉及诉讼,李雪所在的传媒公司一般都会直接使用图片库的图片。但在她看来,若审核不严,图片库公司也可能存在图片原创作者直接起诉图片使用方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让图片原创作者直接找图片库公司解决问题,或者我们赔钱,但这笔钱一定是图片库公司出。”

从卖图发展到诉讼狙击?

在刘万明看来,对待图片被盗版的问题,摄影师个人自主维权很难。“盗用问题严重,主要还是出在法律意识不足,侵权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处罚力度不大。如果采用法律手段,收集证据、证据保全、立案起诉、判决、执行长达半年以上,不但花费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维权成本。”

对此,有摄影师告诉记者,视觉中国等图库公司可以把摄影师作品标记,一旦发现有别的没经过授权使用摄影师照片的媒体或者公司,图库公司可以帮摄影师打官司,最后摄影师获得赔偿。

不过,李伟眼中,这种合理维权有逐渐“走歪”的趋势。

“视觉中国、全景网为主的图库网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卖图库授权为主,如今则出现了以诉讼推动销售图库的趋势。2013年左右,视觉中国、全景网等开始起诉企业客户双微使用的图片侵权,企业客户则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解决,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广告公司出几十万购买图库版权,此前侵权的图片被计为合法购买。”李伟称。

2013年之后,随着“鹰眼”等图片追踪技术的发展,图片维权变得容易,不管图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过唯一的识别代码,都可以找到侵权图片。再加上,图库网站逐渐发现,一个销售努力维护客户的年流水(几十万),基本和打一个版权官司的收益相当,版权战开始变得愈演愈烈。

“原来销售部还会顾及合作关系,对法务部的起诉行为进行干预,到后期他们(图库)发现打维权比卖图更赚钱,法务部变得非常强势,销售部也不再对客户进行维护了。”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说。

此外,还有一些图片库公司打起了靠图片维权“发财”的生意。

李雪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诉讼程序麻烦,但目前在侵权的判定上,图片侵权的判定远比文字侵权清晰,因此起诉图片侵权胜诉的概率相对较高。

“我遇到过很多号称图片版权方的人来找我。”李雪说,“这就会涉及律师函或者起诉,有一些公司为了避免支付律师费以及时间成本,往往会选择私下和解,为侵权的照片支付一笔费用‘花钱保平安’。我接触的新闻类图片一般‘私了’的价格是1000到2000,商业用途图片的价格更贵。”

据强韵数据统计,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涉案赔偿金额合计625万元,其中,与Getty版权图片涉案金额达到615万元,超过上述赔偿总额的98%。

李伟称,“为避免麻烦,视觉中国更愿意用Getty的图片进行维权诉讼。”“而用于维权质询的摄影师图片又会如何处理?基本都是‘维权转销售’,即通过维权获得图库购买。”

之所以更多选择Getty图库打版权官司。版权律师称,视觉中国用Getty的授权图片打官司更为简单,只要有一纸授权即可应付所有诉讼,如果替个人摄影师维权诉讼,需要跟每个摄影师去授权,相应的诉讼成本也会更高。同时,如果出现官司,摄影师也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图片的使用情况,方便向视觉中国追讨版权分成。

诉讼拉动客户数量增加?

天眼查资料显示,视觉中国主体公司为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律诉讼有141条,其旗下两家公司汉华易美涉及法律诉讼4011条、华盖创意涉及法律诉讼8000余条,三家公司涉及纠纷案件超过12000条(包括一审、二审等),其中案由绝大部分为起诉他人公司作品侵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诉讼中,作为原告,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申请撤诉。包括诉被告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随后于2017年3月13日提出撤诉申请;诉被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当年11月9日提出撤诉申请。

不过,记者注意到,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胜诉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2018年,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起诉泉州中金在线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10万元。一审判决结果为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2.2万元。

2018年,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起诉北京风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10万元。

此案的事实理由为美国Getty公司为涉案图片的著作权人,原告与美国Getty公司签订了独占使用许可合同,原告为美国Getty公司关于涉案图片在中国境内的专有使用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在其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中青钢七连”上使用了涉案图片,侵犯了涉案信息网络传播权,故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上述侵权责任。一审判决中,被告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4万元。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主板上市。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对图片、视频的需求激增,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在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版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公司自行研发了鹰眼(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的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2018年三季报显示,201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视觉中国合并层面营业收入7.0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其中占上市公司总收入 81.81%的公司核心主业:“视觉内容与服务” 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34.48%,核心主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某从业十余年的注册会计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主营业务收入中包括版权纠纷收入。

借壳上市之后,视觉中国的毛利率逐年走高,2014年毛利率为55.39%,增长至2017年的65.86%,2018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为63.73%。

视觉中国资本之路

2000年,摄影记者出身的柴继军与文字记者李学凌一同成立了一家名为“photocome”的网站,寓意为“图片来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版权图片交易平台,在融资困境中,百联优力投资有限公司(UIG)伸出援手进行了投资。

2005年,柴继军等人与UIG一同创立了优力易美(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注销),“photocome”更名为ChinaFotoPress汉华易美,优力易美信息为汉华易美的股东,2013年,优力易美信息实现退出。

2005年,优力易美(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与Getty合作,成立华盖创意。同样是2013年,优力易美图像退出华盖创意股东行列,华夏视觉(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接手成为华盖创意股东。

2006年,据方正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彼时的视觉中国已经建立了行业内唯一的专业版权团队,借鉴Getty的经验,华盖创意通过法律诉讼方式高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创意图片提供商。

2007年,优力易美信息控股了中国最早的专业设计社区“视觉中国”,视觉中国社区由雷海波在2000年创办。天眼查信息显示,雷海波为视觉中国网站总编辑/创始人,资深艺术策展人。

2011年,东星娱乐被收归麾下,东星娱乐是一家从事娱乐新闻图片和视频素材采编的专业制作机构,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配有专职娱乐采编队伍。

2012年,多项业务进入整合期,视觉中国集团成立。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实业上市。

记者 罗亦丹 白金蕾 张妍頔 梁辰 阎侠 实习生 曹雯 姜仲英 刘达

编辑:ZL
数字报
“黑洞”背后 中国版权市场的“视觉中国们”
新京报  作者:罗亦丹 白金蕾 张妍頔 梁辰 阎侠 实习生 曹雯 姜仲英 刘达  2019-04-13

靠版权起家的视觉中国,如今,身陷版权之争。

“那个黑洞的图公众号别乱用,版权来自视觉中国”,两日间,随着事件发酵,似乎揭开视觉中国版权生意可能存在的“黑洞”。但与此同时,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国内图片版权市场依然存在众多侵权与盗卖乱象,图片库公司的出现为媒体和机构搜索使用图片提供了方便,也成为正版图片的购买渠道。

4月12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国内图片库公司“三巨头”——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东方IC的网站均无法访问。而探访中,当记者提及“黑洞”事件是否对公司有影响时,视觉中国一人力资源人士即刻中断对话离开。

对于记者自称希望成为签约摄影师,也遭到视觉中国员工拒绝,“公司正在风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摄影师面试”。

这一天,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股价跌至25.20元/股,封单超40万手。 截至收盘,跌停仍未打开,换手率为0.54%,主力净流入为-1815.91万元。

1.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探访

面试遭拒 “风口浪尖,不方便摄影师面试”

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视觉中国位于酒仙桥的总部,一幢三层的复古办公楼掩映在绿树之中,“视觉中国”红色的标志矗立在门口,一张1969年的黑白阿波罗登月照片陈列在办公楼内,显示版权为Getty和视觉中国。

地下一层到三层分列销售、技术中心以及法务等部门。目前该公司员工尚在正常工作,不时有人讨论本周周报、运营商务等工作。

记者以应聘实习生为由进入公司,面试在类似餐厅的地方进行,其间陆续有员工进出。当记者问及“黑洞”事件是否对公司有影响时,人力资源人士立刻中断对话,“这对公司没有影响,我还有工作先走了”,该人力资源人士离开时表示。

而当另外一位新京报记者自称希望成为签约摄影师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正在风口浪尖,不方便接受摄影师面试”。但对方表示,作为签约摄影师可以签独家约,也可以签多家供稿约,签约后摄影师的照片本人仍然可用。

2.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调查

混乱的版权市场: “两年间作品被盗用数百次”

“据我自己的统计,2017年6月至今近两年时间,我的作品提供15次正规授权,而盗用作品的已发现数百次(还不包括未发现的),遭盗用问题非常严重。分布非常广,政府单位,央企国企、地产企业、上市公司、私营企业、电视台……。”4月12日,专注4K视频制作的自由摄影师刘万明告诉新京报记者。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版权市场较为混乱。“只有极小部分单位企业、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会主动从版权方购买作品使用授权,大多数都是从淘宝等渠道廉价购买盗版,或者直接从网络上复制别人发表的作品”。

4月12日,新京报记者在闲鱼以“摄影图片素材”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万张背景图片素材售价仅为3.5元。

据刘万明介绍,他的作品在网上被盗卖非常严重,价格在几毛钱至几百元不等,最低价仅3毛钱。这类盗卖,很难处理,盗版投诉处理后,很快又会换个地址放出来继续售卖。

新京报记者查看卖家留言发现,使用此类素材的客户大多为广告公司和自媒体人。

国内一广告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李伟(化名)向记者介绍,2010年以前,广告公司大部分是设计作品,购买图库相对较少。2012年前后开始承接企业主的“双微运营”(微博、微信),每个月一个大客户使用图片的数量在百张左右,这时候开始出现图片和字体的侵权问题。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图片版权行业前景研究与投资可信性报告》,图片库需求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原因是自媒体高速发展,而为了达到吸引流量增强内容趣味性的效果,公众号发文普遍图文并茂,所以图片的使用量出现爆发增长。

3.jpg

4月1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酒仙桥的视觉中国总部。

起底

视觉中国有着怎样的版权生意?

据了解,视觉中国的图片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世界图库巨头Getty的授权,一部分是来自签约摄影师上传的独家或者多家图库共享图片,其中图片又分为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视觉中国创始人之一、副总裁柴继军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代理的图片中,来自Getty的创意图片占视觉中国创意类图片的60%,编辑类图片(即新闻图片)占比约为20%。”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彭浩珍告诉新京报记者,图库的使用方式分为编辑用途(新闻用途)和商业用途:“界限在于是否有营利的行为或目的,如果是编辑用途但带有盈利的行为或目的,我们一般也认为是用于商业用途。”针对编辑用途的通常为限价使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但也不是完全免费;用于商业用途则按照市场价格协商,支付合理价格即可。

“实际上,有时我们在网上搜的图片也不知道版权来自哪里,一个一个去找版权方也不现实,这时直接和视觉中国等图库签约就是很好的选择。”4月12日,某传媒公司版权部门负责人李雪(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在李雪看来,为了方便图片搜索与确保版权正规,目前基本上所有传媒公司都会签约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东方IC三家图片库公司中的一家。

依据2015年9月公布的全景网络公开转让说明书中披露的数据,在中国商业图片领域,视觉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50%,全景视觉为20%。而在新闻图片领域,新华社市场占有率为50%,视觉中国达到30%,东方IC占比10%,全景视觉占比5%。

李雪表示,根据图片类型、所在图库平台的不同,图片价格也各有不同,“基本上新闻图片价格较低,创意类图片价格最高。”

而具体到图库平台与图片创作者的分成上,一位资深商业摄影师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合作中,利益分配方面是以平台为主导的,摄影师没有话语权。同样一张图出售给不同的地方售价不同,比如媒体使用一张只有几十块钱,是最低的。至于商业用途,根据版面和传播途径会有不同,分成就会比较高。

不过,该资深商业摄影师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些额外收入,所以尝试去签约一些图库,但是合作后发现,国内大多数平台存在不正规、不透明的问题,后来就没有再合作了。

“图片版权素材库业务模式是版权作品代理,负责作品销售以及维护摄影师的版权,签约摄影师一般能拿到20%-50%,平台不一样比例也不一样,摄影师相对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刘万明告诉记者。

李伟称,广告公司编辑双微的图片大部分来自图库,主要包括视觉中国(华盖网)和全景网,前者的图片质量更好、创意更佳。视觉中国的图片授权主要来自Getty,版权相对完整。视觉中国也有一部分签约摄影师以及UGC(用户内容生产)上传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导致视觉中国陷入风波的问题之一就是视觉中国网站上出现了存在争议的黑洞图片与国旗国徽图片。对此,视觉中国称该图片是由“签约供稿人提供”,并表示平台具有审核不严的责任。

对此,刘万明认为,版权代理公司必须处理审核供稿人提供内容的真实性,一旦遇上一些抢热点的供稿人提供并没有著作权的内容,审核制度又缺失,就给平台埋雷了。

为了避免涉及诉讼,李雪所在的传媒公司一般都会直接使用图片库的图片。但在她看来,若审核不严,图片库公司也可能存在图片原创作者直接起诉图片使用方的情况。“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让图片原创作者直接找图片库公司解决问题,或者我们赔钱,但这笔钱一定是图片库公司出。”

从卖图发展到诉讼狙击?

在刘万明看来,对待图片被盗版的问题,摄影师个人自主维权很难。“盗用问题严重,主要还是出在法律意识不足,侵权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处罚力度不大。如果采用法律手段,收集证据、证据保全、立案起诉、判决、执行长达半年以上,不但花费时间,而且需要大量维权成本。”

对此,有摄影师告诉记者,视觉中国等图库公司可以把摄影师作品标记,一旦发现有别的没经过授权使用摄影师照片的媒体或者公司,图库公司可以帮摄影师打官司,最后摄影师获得赔偿。

不过,李伟眼中,这种合理维权有逐渐“走歪”的趋势。

“视觉中国、全景网为主的图库网站,早期的盈利模式均以卖图库授权为主,如今则出现了以诉讼推动销售图库的趋势。2013年左右,视觉中国、全景网等开始起诉企业客户双微使用的图片侵权,企业客户则委托广告公司进行解决,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广告公司出几十万购买图库版权,此前侵权的图片被计为合法购买。”李伟称。

2013年之后,随着“鹰眼”等图片追踪技术的发展,图片维权变得容易,不管图片是否裁切、修改,只要通过唯一的识别代码,都可以找到侵权图片。再加上,图库网站逐渐发现,一个销售努力维护客户的年流水(几十万),基本和打一个版权官司的收益相当,版权战开始变得愈演愈烈。

“原来销售部还会顾及合作关系,对法务部的起诉行为进行干预,到后期他们(图库)发现打维权比卖图更赚钱,法务部变得非常强势,销售部也不再对客户进行维护了。”李伟对新京报记者说。

此外,还有一些图片库公司打起了靠图片维权“发财”的生意。

李雪告诉新京报记者,虽然诉讼程序麻烦,但目前在侵权的判定上,图片侵权的判定远比文字侵权清晰,因此起诉图片侵权胜诉的概率相对较高。

“我遇到过很多号称图片版权方的人来找我。”李雪说,“这就会涉及律师函或者起诉,有一些公司为了避免支付律师费以及时间成本,往往会选择私下和解,为侵权的照片支付一笔费用‘花钱保平安’。我接触的新闻类图片一般‘私了’的价格是1000到2000,商业用途图片的价格更贵。”

据强韵数据统计,自2013年到2018年三季度,视觉中国及其子公司共涉诉讼1000多起,涉案赔偿金额合计625万元,其中,与Getty版权图片涉案金额达到615万元,超过上述赔偿总额的98%。

李伟称,“为避免麻烦,视觉中国更愿意用Getty的图片进行维权诉讼。”“而用于维权质询的摄影师图片又会如何处理?基本都是‘维权转销售’,即通过维权获得图库购买。”

之所以更多选择Getty图库打版权官司。版权律师称,视觉中国用Getty的授权图片打官司更为简单,只要有一纸授权即可应付所有诉讼,如果替个人摄影师维权诉讼,需要跟每个摄影师去授权,相应的诉讼成本也会更高。同时,如果出现官司,摄影师也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图片的使用情况,方便向视觉中国追讨版权分成。

诉讼拉动客户数量增加?

天眼查资料显示,视觉中国主体公司为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法律诉讼有141条,其旗下两家公司汉华易美涉及法律诉讼4011条、华盖创意涉及法律诉讼8000余条,三家公司涉及纠纷案件超过12000条(包括一审、二审等),其中案由绝大部分为起诉他人公司作品侵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诉讼中,作为原告,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多次申请撤诉。包括诉被告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随后于2017年3月13日提出撤诉申请;诉被告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2016年10月18日立案,当年11月9日提出撤诉申请。

不过,记者注意到,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胜诉的案例不在少数。其中,2018年,视觉(中国)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起诉泉州中金在线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计10万元。一审判决结果为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2.2万元。

2018年,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起诉北京风林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原告请求判令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10万元。

此案的事实理由为美国Getty公司为涉案图片的著作权人,原告与美国Getty公司签订了独占使用许可合同,原告为美国Getty公司关于涉案图片在中国境内的专有使用权人。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在其注册的微信公众号“中青钢七连”上使用了涉案图片,侵犯了涉案信息网络传播权,故原告要求被告承担上述侵权责任。一审判决中,被告向原告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4万元。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股份在主板上市。2017年年报显示,视觉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对图片、视频的需求激增,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在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版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公司自行研发了鹰眼(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的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更好地锁定潜在的客户并满足其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实现客户数量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鹰眼”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通过“鹰眼”新增年度协议客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4%。

2018年三季报显示,2018年初至本报告期末,视觉中国合并层面营业收入7.0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其中占上市公司总收入 81.81%的公司核心主业:“视觉内容与服务” 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34.48%,核心主业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某从业十余年的注册会计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主营业务收入中包括版权纠纷收入。

借壳上市之后,视觉中国的毛利率逐年走高,2014年毛利率为55.39%,增长至2017年的65.86%,2018年第三季度,其毛利率为63.73%。

视觉中国资本之路

2000年,摄影记者出身的柴继军与文字记者李学凌一同成立了一家名为“photocome”的网站,寓意为“图片来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版权图片交易平台,在融资困境中,百联优力投资有限公司(UIG)伸出援手进行了投资。

2005年,柴继军等人与UIG一同创立了优力易美(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注销),“photocome”更名为ChinaFotoPress汉华易美,优力易美信息为汉华易美的股东,2013年,优力易美信息实现退出。

2005年,优力易美(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与Getty合作,成立华盖创意。同样是2013年,优力易美图像退出华盖创意股东行列,华夏视觉(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接手成为华盖创意股东。

2006年,据方正证券相关研报显示,彼时的视觉中国已经建立了行业内唯一的专业版权团队,借鉴Getty的经验,华盖创意通过法律诉讼方式高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创意图片提供商。

2007年,优力易美信息控股了中国最早的专业设计社区“视觉中国”,视觉中国社区由雷海波在2000年创办。天眼查信息显示,雷海波为视觉中国网站总编辑/创始人,资深艺术策展人。

2011年,东星娱乐被收归麾下,东星娱乐是一家从事娱乐新闻图片和视频素材采编的专业制作机构,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配有专职娱乐采编队伍。

2012年,多项业务进入整合期,视觉中国集团成立。

2014年,视觉中国借壳远东实业上市。

记者 罗亦丹 白金蕾 张妍頔 梁辰 阎侠 实习生 曹雯 姜仲英 刘达

编辑:ZL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