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我国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256亿元

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江 发表时间:2018-11-27 19:17

今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重庆等多地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今天的主题是介绍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表示,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

姚建红提到,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目标,以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姚建红认为,在试点先行、探索创新的基础上,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益属性明显强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多数省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补偿10%,医院内部消化10%。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城市,全国面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

姚建红指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整合,实现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7年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五年多来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受益。

姚建红强调,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建立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新机制。实行进口药零关税,推动下调抗癌药的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度假生产的药品开展谈判的基础上,又对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

姚建红还表示,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健全综合监管体系。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逐步扩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覆盖面,2017年监督检查87万余家医疗卫生单位,覆盖率超过80%。信息化手段得到充分运用,加快推进医保智能监控,已有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智能监控,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监控。

姚建红还指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55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质扩面。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全科医生25.3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

总的看,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降为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为2017年的6.8‰,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健康绩效。(朱江)

编辑:
数字报
9月底我国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256亿元
人民网  作者:朱江  2018-11-27

今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重庆等多地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今天的主题是介绍深化医改典型经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改司监察专员姚建红表示,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

姚建红提到,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目标,以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为抓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姚建红认为,在试点先行、探索创新的基础上,2017年9月,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并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公益属性明显强化,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补偿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多数省份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补偿10%,医院内部消化10%。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调动,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到所有城市,全国面上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8%提高到2017年的36%。

姚建红指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率稳固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50%和70%左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整合,实现统一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等。推动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截至2018年9月底,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达13995家,累计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106.3万人次。医疗费用256.1亿元,基金支付比例为58.6%。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17年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基础上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五年多来累计超过1700万人次受益。

姚建红强调,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建立市场主导的价格形成新机制。实行进口药零关税,推动下调抗癌药的采购价格,开展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在对39种专利药品和度假生产的药品开展谈判的基础上,又对7种抗癌药开展医保准入国家谈判,平均降幅达56.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

姚建红还表示,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健全综合监管体系。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强化,逐步扩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覆盖面,2017年监督检查87万余家医疗卫生单位,覆盖率超过80%。信息化手段得到充分运用,加快推进医保智能监控,已有超过9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智能监控,逐步实现对门诊、住院、购药等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全面监控。

姚建红还指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至55元,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质扩面。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措施,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全科医生25.3万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81人。

总的看,医药卫生领域关联性、标志性改革全面启动,普惠型、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推开,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现“一升两降”,即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3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10年的30/10万降为2017年的19.6/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0年的13.1‰降为2017年的6.8‰,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高的健康绩效。(朱江)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