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 回应:超储率并不高

来源:金羊网 作者:戴曼曼 发表时间:2018-11-13 21:56

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曼曼报道:近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回应近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时称,实际上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并不高,仅在1.5%左右,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我国超储率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央行在三季度的《报告》中以专题的形式回应了广泛关注的超额准备金问题。对于近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央行发声指出实际上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并不高,在1.5%左右,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到底何为超储率?超额准备金率是超额准备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关键指标。超储率的高低,既可以衡量银行流动性水平,也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央行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当前的超储率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明显较低。据央行相关人员估算,受到发达经济体通过量化宽松等政策影响,2008年以来美国、欧元区等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快速上升,美国银行体系超储率最高时超过23%,目前超储率在12%左右;欧元区银行体系超储率在10%左右,均显著高于我国银行体系超储率。

《报告》指出,如果把央行看成是资金的“总闸门”,那么商业银行就是传导央行资金的“引水渠”。“引水渠”水位(超储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央行投放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传导。2018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碰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水平与经济基本面需求相匹配。

值得留意的是,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体系超储率呈持续下降态势,《报告》中也分析了具体的原因,比如存款持续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支付清算和市场效率提高等原因。

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显现

央行的《报告》指出,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储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引水渠”(商业银行),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从“价”上看,债券利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稳中趋降,也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基本稳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较为稳固。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 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0万亿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亿元大幅增加。

从信贷结构来看,当前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其中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9595亿元, 增量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6倍,9月末余额为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

从利率价格方面来看,在市场利率稳中趋降等因素推动下,今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趋稳。截至9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4%,比6月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4.22%。不过,《报告》也显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上升,9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72%,比6月上升0.12个百分点。

央行初步测算,第三季度包括贷款、债券、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融资等在内的全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上升,执行上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下降。

编辑:
数字报
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 回应:超储率并不高
金羊网  作者:戴曼曼  2018-11-13

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曼曼报道:近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回应近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时称,实际上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并不高,仅在1.5%左右,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我国超储率远低于主要发达经济体

央行在三季度的《报告》中以专题的形式回应了广泛关注的超额准备金问题。对于近期有观点认为,今年以来央行投放的资金大量淤积于银行体系,央行发声指出实际上目前我国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超储率)并不高,在1.5%左右,央行投放的资金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到底何为超储率?超额准备金率是超额准备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是衡量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关键指标。超储率的高低,既可以衡量银行流动性水平,也是货币政策是否有效传导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央行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当前的超储率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明显较低。据央行相关人员估算,受到发达经济体通过量化宽松等政策影响,2008年以来美国、欧元区等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快速上升,美国银行体系超储率最高时超过23%,目前超储率在12%左右;欧元区银行体系超储率在10%左右,均显著高于我国银行体系超储率。

《报告》指出,如果把央行看成是资金的“总闸门”,那么商业银行就是传导央行资金的“引水渠”。“引水渠”水位(超储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央行投放的资金是否得到了有效传导。2018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几碰头”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采取应对措施,流动性管理目标由“合理稳定”转向“合理充裕”,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渠道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流动性水平与经济基本面需求相匹配。

值得留意的是,近些年来,我国银行体系超储率呈持续下降态势,《报告》中也分析了具体的原因,比如存款持续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支付清算和市场效率提高等原因。

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显现

央行的《报告》指出,从“量”上看,银行体系超储率并未上升,货币信贷平稳增长,表明央行投放的资金并未淤积在“引水渠”(商业银行),而是基本上全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从“价”上看,债券利率显著下降,贷款利率稳中趋降,也表明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利率传导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基本稳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较为稳固。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13.3万亿元,同比多增2.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年初增加 13.1万亿元,同比多增2.0万亿元,比2017年全年同比多增的8782亿元大幅增加。

从信贷结构来看,当前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其中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9595亿元, 增量相当于上年全年的1.6倍,9月末余额为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比上年末高8.3个百分点。

从利率价格方面来看,在市场利率稳中趋降等因素推动下,今年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总体趋稳。截至9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4%,比6月下降0.0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9%,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4.22%。不过,《报告》也显示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小幅上升,9月加权平均利率为5.72%,比6月上升0.12个百分点。

央行初步测算,第三季度包括贷款、债券、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民间融资等在内的全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呈下降态势。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上升,执行上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略有下降。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