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徽姑娘”蜕变成女掌门 直播传授农业经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夏莹 张金柱 发表时间:2018-11-10 20:08

91011310.jpg

图为陈来凤在田埂上给大家讲授经验。 张金柱 摄

从16岁女孩成长为“女掌门”,从负债八万元到年入百万元,从一台农机到拥有两个合作社……10年的时间,“90后”徽姑娘陈来凤用自己的双手改写了家庭命运,如今她驾着短视频的风潮,摇身变成农业小老师,带着农民共同致富。

“我16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几近失明,弟弟刚上小学。”家住安徽省霍山县的陈来凤告诉记者,2008年是她最困难的一年,但也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当时陈来凤为了家庭,放弃了高中学习,开着父亲的农机,割稻挣钱。“我不会开农机,所以在自家的田里苦练,请教父亲和乡民。”因此她在当时成为了安徽省霍山县唯一的女农机手。

91011320.jpg

图为第一批培训会成员。 张金柱 摄

债务的重担和家庭的开支,让陈来凤选择外出挣钱,每年近一半的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帮种粮大户收割粮食。农忙时期,一天收入近2000元,而促使她回到家乡,则是因为上海的一泼冷水。“那天晚上,我在上海一家饭店门口睡着了,店员没注意到我,泼了盆水,我从头湿到脚,心里凉透了,从此便不想在外漂泊。”

回到家乡的陈来凤,认识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商机,单打独斗式的收割农作物已不能满足种田大户的需要。2011年,她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起初她集中了21台农机,接到的割稻亩数也从四千余亩直达上万亩。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她,也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因为父母的缘故,我始终都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就想种出优质米。”2011年12月,她又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700亩土地,与当地农民抱团发展农业,节约成本。

一亩稻田如何能最大化利用?陈来凤用稻虾共养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亩田,除去水稻,还能产虾200斤。然而最初,她也毫无经验。“2013年的时候不会稻田养虾,龙虾总是喜欢打洞,水田的水存不住,我就去湖北那边学习经验,还买了十几本书回来研究。”陈来凤笑称,那段日子,整个人就属于农田,晚上十点还打着手电筒待在田埂上,观察龙虾的习性,记录的日记就有几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亏本到高产,她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我这一路走来,真正体会到农民多么不容易,所以我就想把自己学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为了传播经验,陈来凤选择了时下最火热的直播与短视频,许多农民粉丝的现状让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这种情形,陈来凤就萌生了免费办班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养殖户快速掌握稻田养虾的诀窍,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致富。

为了让同行学有所获,陈来凤还请来了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生物工程学校的专家,专门讲述稻田挖沟改造、虾苗选择、防逃布局、水草种植等相关理论知识。课余时间,她就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到合作社的养殖田实地参观。通过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学员们既能获得理论,又能有实践感悟。“第一次来上培训课的就有85个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收获都很大,我附近也有贫困户,我给他免费提供虾苗、技术,先让他富起来,再返还成本。”

作为已经富裕起来的先行者,陈来凤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每天学习农业知识半小时已成固定习惯。下一步她准备与乡亲们共同奔小康。她告诉记者,未来将辐射附近十万亩土地,在产前产中产后做成一条龙服务,让农民在家就能赚钱。

记者从霍山县政府办了解到,霍山县2018年计划脱贫9004人,并完成43个贫困村出列任务;2019年计划脱贫5940人左右;2020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巩固提升、稳定脱贫。(夏莹 张金柱)

编辑:
数字报
90后“徽姑娘”蜕变成女掌门 直播传授农业经验
中国新闻网  作者:夏莹 张金柱  2018-11-10

91011310.jpg

图为陈来凤在田埂上给大家讲授经验。 张金柱 摄

从16岁女孩成长为“女掌门”,从负债八万元到年入百万元,从一台农机到拥有两个合作社……10年的时间,“90后”徽姑娘陈来凤用自己的双手改写了家庭命运,如今她驾着短视频的风潮,摇身变成农业小老师,带着农民共同致富。

“我16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几近失明,弟弟刚上小学。”家住安徽省霍山县的陈来凤告诉记者,2008年是她最困难的一年,但也让她迅速成长起来。当时陈来凤为了家庭,放弃了高中学习,开着父亲的农机,割稻挣钱。“我不会开农机,所以在自家的田里苦练,请教父亲和乡民。”因此她在当时成为了安徽省霍山县唯一的女农机手。

91011320.jpg

图为第一批培训会成员。 张金柱 摄

债务的重担和家庭的开支,让陈来凤选择外出挣钱,每年近一半的时间奔波在全国各地,帮种粮大户收割粮食。农忙时期,一天收入近2000元,而促使她回到家乡,则是因为上海的一泼冷水。“那天晚上,我在上海一家饭店门口睡着了,店员没注意到我,泼了盆水,我从头湿到脚,心里凉透了,从此便不想在外漂泊。”

回到家乡的陈来凤,认识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商机,单打独斗式的收割农作物已不能满足种田大户的需要。2011年,她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起初她集中了21台农机,接到的割稻亩数也从四千余亩直达上万亩。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她,也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做出一番事业。“因为父母的缘故,我始终都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所以就想种出优质米。”2011年12月,她又成立了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700亩土地,与当地农民抱团发展农业,节约成本。

一亩稻田如何能最大化利用?陈来凤用稻虾共养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亩田,除去水稻,还能产虾200斤。然而最初,她也毫无经验。“2013年的时候不会稻田养虾,龙虾总是喜欢打洞,水田的水存不住,我就去湖北那边学习经验,还买了十几本书回来研究。”陈来凤笑称,那段日子,整个人就属于农田,晚上十点还打着手电筒待在田埂上,观察龙虾的习性,记录的日记就有几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从亏本到高产,她只用了两年的时间。

“我这一路走来,真正体会到农民多么不容易,所以我就想把自己学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为了传播经验,陈来凤选择了时下最火热的直播与短视频,许多农民粉丝的现状让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这种情形,陈来凤就萌生了免费办班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养殖户快速掌握稻田养虾的诀窍,让他们少走弯路,早日致富。

为了让同行学有所获,陈来凤还请来了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生物工程学校的专家,专门讲述稻田挖沟改造、虾苗选择、防逃布局、水草种植等相关理论知识。课余时间,她就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到合作社的养殖田实地参观。通过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学员们既能获得理论,又能有实践感悟。“第一次来上培训课的就有85个人,从全国各地赶来,收获都很大,我附近也有贫困户,我给他免费提供虾苗、技术,先让他富起来,再返还成本。”

作为已经富裕起来的先行者,陈来凤并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每天学习农业知识半小时已成固定习惯。下一步她准备与乡亲们共同奔小康。她告诉记者,未来将辐射附近十万亩土地,在产前产中产后做成一条龙服务,让农民在家就能赚钱。

记者从霍山县政府办了解到,霍山县2018年计划脱贫9004人,并完成43个贫困村出列任务;2019年计划脱贫5940人左右;2020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巩固提升、稳定脱贫。(夏莹 张金柱)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