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本月释放流动性超8000亿 定向降准可期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莫 向家莹 发表时间:2018-09-26 19:17

市场业务操作室25日发布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自9月中旬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已经进行了不小的加量操作,释放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今年初至今,央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中性基调,当前流动性宽松是在加强预调微调基础上的边际性宽松。未来市场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可持续,中长期来看,松紧适度、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后续定向降准政策可期,与此同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呵护流动性并非“放水”

9月中旬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加量操作引发关注。12日,央行在暂停21天之后重启逆回购,统计显示,从9月12日至19日,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投放了近8000亿元流动性,其中17日的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规模相比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央行持续提到原因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业内人士也表示,央行超预期开展MLF操作,很大程度是中性对冲操作,主要是为了缓解近期地方债加速发行对流动性的潜在冲击,同时存在提供长期流动性的意图,以鼓励银行继续增加长期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边际性转松在流动性环境的逐步舒缓中得到确认,但绝非“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发现,短中长期数量型工具的配合使用更为娴熟。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并置换部分中期MLF流动性、新作MLF释放中期流动性、开展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长中短期流动性投放规模依次降低,“锁短放长”特征明显。

“银行的信贷业务扩张天然就会形成流动性缺口,可以满足这种流动性需求的方式就是央行向银行提供流动性,表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快速、小规模的特征,只能实现流动性的短期供给,当流动性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降准或MLF投放以满足银行体系的长期性需求。”明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保持稳健中性基调未变的情况下,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边际调整,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总和,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董希淼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是在保持稳健中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预调微调。与今年上半年相比,近期流动性释放大大增加从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这并非放水,而是由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阶段性或边际性宽松。

未来降准仍可期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下一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此说法与一季度报告中“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流动性尺度”的说法略有不同。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仍会呵护流动性充裕环境,定向降准可能是选项之一。

明明表示,央行近期开展逆回购和MLF稳定流动性环境,前瞻性特征凸显,后续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然可持续。中长期来看,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后续定向降准政策仍然可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若美联储本次加息,我国央行或将继续按兵不动,保持政策利率的稳定。不过,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到今年末,我国央行仍有采取进一步降准并置换MLF的可能,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继续大规模投放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在流动性已经保持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将相对较低价格的流动性通过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他表示,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当前外汇占款增速比较平稳,未来增速也可能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将负担较重,未来通过定向降准来进一步下调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是有的”。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发力重点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企稳向好达1.52万亿元,但同比少增376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未放量,同比少增214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从各方数据来看,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仍偏低,放贷意愿不足,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明明表示,“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其根本问题是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失衡。“从供给侧来看,在‘三去’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违约可能性上升。与此同时,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加上大量不良资产消耗银行资本,银行信贷提供能力有限,风险偏好下降。”明明表示,从需求侧来看,内需乏力无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再扩建,并且在经营风险较大、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变得更加保守,不愿意以高成本借贷资金进行扩张。他表示,即使央行实施宽货币政策,企业的投资不足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意愿缺乏,使得目前信用仍处于紧张状态。只有市场的信心恢复,才能看到融资条件的改善,因此政策重心需要放在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动力。

近半年,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成为监管层工作重点。8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日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再次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也表示,解决资金流入实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问题,应在政策加码之外运用更多市场化的手段。“小微企业规模小、缺乏资产和历史数据,因此金融机构很难为之服务,强制要求银行在增加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同时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并不是好办法。银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是应该运用市场化定价。” 记者 张莫 向家莹

编辑:
数字报

央行本月释放流动性超8000亿 定向降准可期

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莫 向家莹  2018-09-26

市场业务操作室25日发布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亿元14天逆回购操作。自9月中旬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已经进行了不小的加量操作,释放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今年初至今,央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央行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中性基调,当前流动性宽松是在加强预调微调基础上的边际性宽松。未来市场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可持续,中长期来看,松紧适度、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后续定向降准政策可期,与此同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呵护流动性并非“放水”

9月中旬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加量操作引发关注。12日,央行在暂停21天之后重启逆回购,统计显示,从9月12日至19日,央行通过逆回购和MLF操作投放了近8000亿元流动性,其中17日的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规模相比之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央行持续提到原因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业内人士也表示,央行超预期开展MLF操作,很大程度是中性对冲操作,主要是为了缓解近期地方债加速发行对流动性的潜在冲击,同时存在提供长期流动性的意图,以鼓励银行继续增加长期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取向的边际性转松在流动性环境的逐步舒缓中得到确认,但绝非“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中可以发现,短中长期数量型工具的配合使用更为娴熟。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并置换部分中期MLF流动性、新作MLF释放中期流动性、开展逆回购投放短期流动性,长中短期流动性投放规模依次降低,“锁短放长”特征明显。

“银行的信贷业务扩张天然就会形成流动性缺口,可以满足这种流动性需求的方式就是央行向银行提供流动性,表现为基础货币的投放。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快速、小规模的特征,只能实现流动性的短期供给,当流动性缺口较大时,央行采取降准或MLF投放以满足银行体系的长期性需求。”明明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保持稳健中性基调未变的情况下,央行对货币政策进行边际调整,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远超去年全年总和,保证了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董希淼表示,当前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是在保持稳健中性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加强预调微调。与今年上半年相比,近期流动性释放大大增加从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但这并非放水,而是由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阶段性或边际性宽松。

未来降准仍可期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下一步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此说法与一季度报告中“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流动性尺度”的说法略有不同。市场人士普遍预期,未来货币政策仍会呵护流动性充裕环境,定向降准可能是选项之一。

明明表示,央行近期开展逆回购和MLF稳定流动性环境,前瞻性特征凸显,后续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然可持续。中长期来看,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后续定向降准政策仍然可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若美联储本次加息,我国央行或将继续按兵不动,保持政策利率的稳定。不过,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到今年末,我国央行仍有采取进一步降准并置换MLF的可能,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融资成本。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续继续大规模投放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在流动性已经保持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将相对较低价格的流动性通过金融机构投入实体经济。他表示,降准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当前外汇占款增速比较平稳,未来增速也可能下滑,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将负担较重,未来通过定向降准来进一步下调准备金率的空间还是有的”。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发力重点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企稳向好达1.52万亿元,但同比少增376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仍未放量,同比少增214亿元。业内人士表示,从各方数据来看,目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但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仍偏低,放贷意愿不足,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明明表示,“宽货币”到“宽信用”传导不畅,其根本问题是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失衡。“从供给侧来看,在‘三去’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违约可能性上升。与此同时,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表外资产回归表内,加上大量不良资产消耗银行资本,银行信贷提供能力有限,风险偏好下降。”明明表示,从需求侧来看,内需乏力无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再扩建,并且在经营风险较大、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小微企业变得更加保守,不愿意以高成本借贷资金进行扩张。他表示,即使央行实施宽货币政策,企业的投资不足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意愿缺乏,使得目前信用仍处于紧张状态。只有市场的信心恢复,才能看到融资条件的改善,因此政策重心需要放在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动力。

近半年,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经成为监管层工作重点。8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日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再次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也表示,解决资金流入实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问题,应在政策加码之外运用更多市场化的手段。“小微企业规模小、缺乏资产和历史数据,因此金融机构很难为之服务,强制要求银行在增加对小微企业授信的同时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并不是好办法。银行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是应该运用市场化定价。” 记者 张莫 向家莹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