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家险企偿付能力连续两季度下滑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苏向杲 发表时间:2018-08-17 16:44

目前,除上市险企及安邦保险等暂未披露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外,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78家财险公司、67家寿险公司,以及7家再保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

从偿付能力来看,有39家寿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出现环比下滑,其中24家连续两季度环比下滑。有42家财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下滑,其中28家连续两季度环比下滑;有1家再保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下滑。

对于偿付能力下滑的原因,不少寿险公司提到,源于公司业务转型,原保费增长乏力,万能险大幅下滑,现金流呈现为负数,消耗偿付能力;而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与赔付增加等原因有关。

从产险、寿险两类公司对比来看,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优于寿险公司: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400%以上的数量占比长期维持在24%以上,而寿险公司在这一区间数量占比仅为9%-11%;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下的产险公司数量占比仅为5%-6%,而寿险公司在这一区间的数量占比则达20%-25%。  

39家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下滑

从寿险公司目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布情况来看,在100%以下的寿险公司有3家,占比4.2%,与一季度保持一致;在100%-150%的占比为16.7%;在150%-200%的占比为22.2%;在200%-400%的占比为30.6%;400%以上的占比为6.9%。

从偿付能力变化情况来看,已经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67家寿险公司中,有39家综合偿付能力出现环比下滑。《证券日报》记者逐一梳理发现,这些偿付能力出现下滑的寿险公司多数在今年出现万能险保费大幅下滑。

例如,有寿险公司在2018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明确表示,在本次压力情境未来三个月现金流预测中,公司整体净现金流出现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转型,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为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缺口,资产管理部将配合公司需要,进行回购操作,或者择时出售流动性资产等方式,来满足公司流动性需求。

实际上,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1月份至5月份,有48家险企的万能险出现负增长,其中有22家险企的该项业务同比跌幅超过50%,有4家险企跌幅达到100%,几乎停止了该项业务。在这些万能险大幅下滑,同时原保费增长乏力的寿险公司中,多数偿付能力出现连续下滑。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为保障现金流稳定,多家万能险保费占比较高的险企在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到,未来将加大新业务的推动力度,确保完成既定业务目标,提高保费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加强银保渠道主推的万能账户的流动性监控,增加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防范流动性风险。

28家财险公司

偿付能力连续两季度下滑

总体来看,虽然财险行业2017年-2018年偿付能力水平变动方向分化明显,但整体充足率依然较高。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占比为5.1%;150%-200%的占比为12.8%;200%-400%的占比为47.4%;400%以上的占比为21.8%。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第二季度依然有不少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从财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来看,有42家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出现下滑,其中28家连续两季度环比出现下滑。

目前各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直对业务开展产生实质影响,但若偿付能力出现大幅下滑并低于监管线则可能受到监管措施。在“偿二代”监管政策之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银保监会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当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70%,将会被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

虽然在现行监管制度下,各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均达标。但据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永安财险并不符合征求意见稿中对偿付能力达标的要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由于永安财险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不符合征求意见要求,但目前该征求意见稿暂未正式落地。

从财险行业的核心业务车险来看,“当前环境下随着新车销量增速放缓,车险需求基本上趋于稳定,产险公司的供给能力变动对价格趋势影响至关重要。在偿付能力充足的背景下追求盈利是产险公司发展的理想情形,而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关注监管和盈利能力之外,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水平是决定产险市场供给能力的核心。”长江证券分析师周晶晶认为。记者 苏向杲

编辑:
数字报

52家险企偿付能力连续两季度下滑

中国经济网  作者:苏向杲  2018-08-17

目前,除上市险企及安邦保险等暂未披露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外,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已经有78家财险公司、67家寿险公司,以及7家再保险公司披露了偿付能力报告。

从偿付能力来看,有39家寿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出现环比下滑,其中24家连续两季度环比下滑。有42家财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下滑,其中28家连续两季度环比下滑;有1家再保险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下滑。

对于偿付能力下滑的原因,不少寿险公司提到,源于公司业务转型,原保费增长乏力,万能险大幅下滑,现金流呈现为负数,消耗偿付能力;而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与赔付增加等原因有关。

从产险、寿险两类公司对比来看,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优于寿险公司: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400%以上的数量占比长期维持在24%以上,而寿险公司在这一区间数量占比仅为9%-11%;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下的产险公司数量占比仅为5%-6%,而寿险公司在这一区间的数量占比则达20%-25%。  

39家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下滑

从寿险公司目前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布情况来看,在100%以下的寿险公司有3家,占比4.2%,与一季度保持一致;在100%-150%的占比为16.7%;在150%-200%的占比为22.2%;在200%-400%的占比为30.6%;400%以上的占比为6.9%。

从偿付能力变化情况来看,已经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67家寿险公司中,有39家综合偿付能力出现环比下滑。《证券日报》记者逐一梳理发现,这些偿付能力出现下滑的寿险公司多数在今年出现万能险保费大幅下滑。

例如,有寿险公司在2018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明确表示,在本次压力情境未来三个月现金流预测中,公司整体净现金流出现资金缺口,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转型,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保障型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为应对未来可能面对的资金缺口,资产管理部将配合公司需要,进行回购操作,或者择时出售流动性资产等方式,来满足公司流动性需求。

实际上,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今年1月份至5月份,有48家险企的万能险出现负增长,其中有22家险企的该项业务同比跌幅超过50%,有4家险企跌幅达到100%,几乎停止了该项业务。在这些万能险大幅下滑,同时原保费增长乏力的寿险公司中,多数偿付能力出现连续下滑。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为保障现金流稳定,多家万能险保费占比较高的险企在今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提到,未来将加大新业务的推动力度,确保完成既定业务目标,提高保费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加强银保渠道主推的万能账户的流动性监控,增加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防范流动性风险。

28家财险公司

偿付能力连续两季度下滑

总体来看,虽然财险行业2017年-2018年偿付能力水平变动方向分化明显,但整体充足率依然较高。其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达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占比为5.1%;150%-200%的占比为12.8%;200%-400%的占比为47.4%;400%以上的占比为21.8%。

引人注意的是,今年第二季度依然有不少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从财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来看,有42家公司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环比出现下滑,其中28家连续两季度环比出现下滑。

目前各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直对业务开展产生实质影响,但若偿付能力出现大幅下滑并低于监管线则可能受到监管措施。在“偿二代”监管政策之下,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银保监会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当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70%,将会被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

虽然在现行监管制度下,各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均达标。但据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永安财险并不符合征求意见稿中对偿付能力达标的要求。

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标标准为100%、风险综合评级达标标准为B类以上,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由于永安财险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不符合征求意见要求,但目前该征求意见稿暂未正式落地。

从财险行业的核心业务车险来看,“当前环境下随着新车销量增速放缓,车险需求基本上趋于稳定,产险公司的供给能力变动对价格趋势影响至关重要。在偿付能力充足的背景下追求盈利是产险公司发展的理想情形,而偿付能力充足率是竞争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关注监管和盈利能力之外,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水平是决定产险市场供给能力的核心。”长江证券分析师周晶晶认为。记者 苏向杲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