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医疗险”靠不靠谱 消费者投保需慎重
消费者在投保“百万医疗险”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网站,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不要只看重保额高低,还需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重要内容,以免发生理赔纠纷——
近日,天津保监局加大对“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的监管力度,一时间,此前销售火爆的“网红”保险产品“百万医疗险”再次抢镜。什么是“百万医疗险”?它为何能迅速成为“网红”?消费者投保要防范哪些风险?
所谓“百万医疗险”,是一种年度报销金额上限达100万元甚至更高的短期医疗保险产品。不仅保额高,还不限社保用药,自费药、进口药、靶向药以及床位费、住院费、特殊门诊费等,都在保障范围内,每年保费低至几百元。据悉,2016年8月份,众安在线首推“百万医疗险”尊享e生,随后多家健康险公司包括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新华人寿等相继推出类似产品,且受到市场热捧。
高赔付吸引众多消费者
据了解,目前“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产品保额有100万元、300万元、600万元不等,最高保额是国华人寿推出的“小米千万医疗”产品,保额高达1000万元。这些产品普遍大同小异,均提供一般疾病和意外医疗保险金,还为100种重大疾病医疗支付保险金,不限治疗时间,突破医保限制的住院费、手术费、药品费、特殊门诊、住院前7天和后30天门诊,都在保障范围内,保障期限1年且可续保。
举个例子,上海某企业职员陈先生,在2017年11月份花费262元购买了保额400万元的短期医疗险,当年12月份,陈先生被确诊肺癌早期。因为有投保,保险公司通过就医绿色通道帮助陈先生在5日内预约到某三甲医院肿瘤专家,10天后入院安排手术。随后,陈先生向保险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明资料申请垫付,险企审核通过后,1个工作日内上门垫付医药费,整个治疗过程,保险公司共垫付6次,累计35万元。
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投保非常便捷,在支付宝、微信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可直接选择产品,在线完成投保;另一方面无需体检,投保人只需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即可,因此“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产品愈加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不少人表示已购买过此类保险。
无法续保是重要风险
低保费、高保额,一年期的“百万医疗险”真的可以一直续保吗?据了解,这类产品一般标注可连续续保,或是有年限的保证续保。按照原中国保监会2006年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保证续保条款是指在前一保险期届满后,投保人提出续保申请,保险公司必须按照约定费率和原条款继续承保的合同约定”。也就是说,保证续保必须满足条款和费率不变。连续续保则是条款上可将已经发生理赔过的病症列为既往症,使其在新保单年度成为除外责任,同时费率也较上年会有动态调整。
在查阅了正在销售的相关产品后,记者发现,目前并没有一款短期医疗险标注能够一直保证续保,某险企针对上线的“百万医疗险”承诺6年保证续保已是目前市面上最长时间。
有业内人士直言,随着投保人的年龄增加,其风险概率也在上升,那么险企可以通过大幅涨价,规避高风险人群来购买,甚至可下架相关产品,这就使得消费者或将面临无法续保的风险。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短期医疗险对于一般医疗保险金部分设置了不低的免赔额,普遍在1万元左右。所谓免赔额,是指在本合同保险期间内,应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保险合同不予赔付的部分。可以理解为,如果投保了一份保额为100万元的医疗险,保险条款约定有1万元的免赔额,如果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住院治疗花费不到1万元,保险公司是不予赔付的。
“尽管险企通过提高赔偿限额提升了产品吸引力,但由于多数‘百万医疗险’规定必须进入公立医院就医,且赔偿是发生在一年内的医疗费用。因此,实际发生百万、千万医疗费用的概率并不高,从这个角度看,超高保额实质上只是一个噱头。”有保险专家表示。
不过,众安健康险产品总监谈腾跃认为,“百万医疗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收入稳定,有房贷、车贷等家庭负担的人群,他们急需这样高性价比的产品去覆盖医疗风险。更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一些癌症治疗需要的靶向药费用相当高,再加上手术费、住院费和其他费用,一年的治疗费用很可能会超过100万元。
消费者投保需慎重
从目前情况看,“百万医疗险”能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还有待观察。
对“百万医疗险”的监管正逐渐加码。近日,天津保监局对保险公司销售“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提出3点监管要求。第一,在销售环节,阐明产品属性。必须向投保人明示产品本质是短期医疗险,保险期为1年,厘清“连续投保”和“保证续保”的区别,提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规则;必须明示产品存在停售或升级换代等“类停售”风险,可能导致全部或发生过赔付的投保人不能连续投保。第二,在核赔环节,明确核赔细则。通过内涵描述及外延列举等方式,对理赔依据的“近因原则”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增加制式规则,减少人工核议,最大限度减少理赔灰色地带。第三,在理赔环节,提高专业能力。做好落地服务,配足专业人员,提高查勘全面性和精准度,做到应调尽调、应赔尽赔、杜绝滥赔,既要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利,又要避免骗保骗赔。
在天津保监局发出监管意见后,5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也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对“百万医疗保险”提出具体监管意见,明确禁止保险公司在设计这类保险时,为追求营销噱头,在严重缺乏经验数据、定价基础的情况下,盲目设定高额给付限额,并在短期健康保险中引入“终身给付限额”“连续投保”等长期保险概念,夸大产品功能,扰乱市场秩序。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百万医疗”类短期医疗险时,需要擦亮眼睛。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投保“百万医疗险”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网站,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和投保须知等;同时要评估自身保险需求,不要只看重保额高低,还需认真了解拟购买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期限、免赔额度、除外责任、续保须知等重要内容,以免发生理赔纠纷。记者 李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