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式基金迎规模“大考” 基金公司多策略应对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树超 发表时间:2018-06-13 15:52

随着2015年批量成立的发起式基金3年“大考”期限陆续来临,近日多只发起式基金发布到期可能触发清盘的提示性公告,公募基金也是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开拓机构客户、扩大产品应用场景等多种方式“应考”,希望合同生效三年期满后可以继续满足运作要求。

三成到期发起式基金

面临2亿元“大考”

按照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在成立满3年时,需要满足2亿元规模才能继续运作,目前不少2015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而这些产品即将陆续迎来发起式基金的3年“大考”。

近日,国内某大型公募旗下发起式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旗下的2只指数型发起式基金,因为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布了提示性公告。

根据上述公告,这两只发起式基金均成立于2015年6月,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之日需要达到2亿元规模才能继续运作。若三年期满之日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将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事实上,为了应对基金清盘风险,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上述两只基金已经在今年6月6日发布了暂停申购、定投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虽然两只基金规模在公告中并未披露,但从基金今年一季报数据可以看到,两只基金规模分别为0.43亿元和0.28亿元,均低于2亿元继续运作规模,已经沦为了“迷你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该大型公募旗下其他4只发起式基金同样在6月初发布了暂停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而从一季报数据同样可以发现上述基金规模均远远低于2亿元,不排除未来也会发布基金可能清盘的提示性公告。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目前市场上443只发起式基金中(A、C份额合并计算),2015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有81只,在全部发起式基金中占到18.28%;其中28只基金在一季报中规模不足2亿元,在当年基金数量占比达34.57%,在即将来临的3年“大考”中将面临较大压力。

公募多策略

“应考”扩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起式基金能否在三年期满时满足继续运作条件,与基金的成立时点和赚钱效应密切相关。

北京一位指数基金经理表示,发起式基金就是在公募基金判断市场难以募集成功,产品线又亟需布局的情况下发起设立的基金,一般情况下发起式设立时市场不好,三年期满时市场行情大概率会改善。今年陆续期满的发起式基金是2015年牛熊转换中设立的产品,运作至今不少基金净值亏损、规模萎缩,可能就会难以满足继续存续条件。

“发起式基金设立的时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被动型产品。”该基金经理称,“不少在牛市高点成立的成长股被动基金,经历三年股市震荡指数仍处在低位,基金缺乏赚钱效应,对资金吸引力有限,不得不面临清盘的命运。”

从今年基金一季报数据来看,2015年成立后规模仍不足2亿元的28只发起式基金中,有15只基金自成立以来负收益;而规模超过10亿元的21只发起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则高达16.9%,其中有22只斩获了正收益,收益率超10%的基金数量也达到12只之多。

不过,在三年大考的压力下,不少“小微”发起式基金正在采取多种策略扩规模“自救”。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近日发布公告,该公司旗下的“小微”发起式基金签署销售协议,首次申购、追加申购、定投单笔最低金额将降至1元。

除了降低投资门槛、扩大销售渠道外,北京上述指数基金经理则透露,他所在公司的发起式基金将通过以下举措扩大基金规模:一是继续开拓机构客户,增加基金的资金来源,维持和扩大基金的现有规模;二是尝试扩大基金的应用场景,通过成为公募FOF、策略基金的底层资产等方式扩大基金应用,也有助于引流增量资金;三是可以将相对冷淡和缺乏赚钱效应的产品转型为更具市场人气的基金产品,通过提升投资者体验来扩大规模。 记者 李树超

编辑:
数字报

发起式基金迎规模“大考” 基金公司多策略应对

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树超  2018-06-13

随着2015年批量成立的发起式基金3年“大考”期限陆续来临,近日多只发起式基金发布到期可能触发清盘的提示性公告,公募基金也是通过降低投资门槛、开拓机构客户、扩大产品应用场景等多种方式“应考”,希望合同生效三年期满后可以继续满足运作要求。

三成到期发起式基金

面临2亿元“大考”

按照相关规定,发起式基金在成立满3年时,需要满足2亿元规模才能继续运作,目前不少2015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而这些产品即将陆续迎来发起式基金的3年“大考”。

近日,国内某大型公募旗下发起式基金发布公告,该公司旗下的2只指数型发起式基金,因为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布了提示性公告。

根据上述公告,这两只发起式基金均成立于2015年6月,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之日需要达到2亿元规模才能继续运作。若三年期满之日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将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事实上,为了应对基金清盘风险,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上述两只基金已经在今年6月6日发布了暂停申购、定投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虽然两只基金规模在公告中并未披露,但从基金今年一季报数据可以看到,两只基金规模分别为0.43亿元和0.28亿元,均低于2亿元继续运作规模,已经沦为了“迷你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该大型公募旗下其他4只发起式基金同样在6月初发布了暂停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的公告,而从一季报数据同样可以发现上述基金规模均远远低于2亿元,不排除未来也会发布基金可能清盘的提示性公告。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目前市场上443只发起式基金中(A、C份额合并计算),2015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有81只,在全部发起式基金中占到18.28%;其中28只基金在一季报中规模不足2亿元,在当年基金数量占比达34.57%,在即将来临的3年“大考”中将面临较大压力。

公募多策略

“应考”扩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起式基金能否在三年期满时满足继续运作条件,与基金的成立时点和赚钱效应密切相关。

北京一位指数基金经理表示,发起式基金就是在公募基金判断市场难以募集成功,产品线又亟需布局的情况下发起设立的基金,一般情况下发起式设立时市场不好,三年期满时市场行情大概率会改善。今年陆续期满的发起式基金是2015年牛熊转换中设立的产品,运作至今不少基金净值亏损、规模萎缩,可能就会难以满足继续存续条件。

“发起式基金设立的时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被动型产品。”该基金经理称,“不少在牛市高点成立的成长股被动基金,经历三年股市震荡指数仍处在低位,基金缺乏赚钱效应,对资金吸引力有限,不得不面临清盘的命运。”

从今年基金一季报数据来看,2015年成立后规模仍不足2亿元的28只发起式基金中,有15只基金自成立以来负收益;而规模超过10亿元的21只发起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则高达16.9%,其中有22只斩获了正收益,收益率超10%的基金数量也达到12只之多。

不过,在三年大考的压力下,不少“小微”发起式基金正在采取多种策略扩规模“自救”。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近日发布公告,该公司旗下的“小微”发起式基金签署销售协议,首次申购、追加申购、定投单笔最低金额将降至1元。

除了降低投资门槛、扩大销售渠道外,北京上述指数基金经理则透露,他所在公司的发起式基金将通过以下举措扩大基金规模:一是继续开拓机构客户,增加基金的资金来源,维持和扩大基金的现有规模;二是尝试扩大基金的应用场景,通过成为公募FOF、策略基金的底层资产等方式扩大基金应用,也有助于引流增量资金;三是可以将相对冷淡和缺乏赚钱效应的产品转型为更具市场人气的基金产品,通过提升投资者体验来扩大规模。 记者 李树超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