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协: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率不足10% 提升空间很大
6月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为63.0,与2017年(60.6)相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处于基础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尚不足10%,还需要从多方发力推动。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处于基础水平
《报告》显示,2018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指数得分为63.0,与2017年60.6的得分相比略有提升,但仍处于基础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年健康维度得分为72.9,与去年基本持平;保障维度得分为53.4,较去年得分略有提升,但普遍低于健康维度。互联网渠道健康险的快速发展对增强居民健康保障观念意识有所改善,但居民配置商业健康保险的意愿不足,也缺乏实际行动。
从年龄段来看,与“60后”、“70后”群体相比,“80后”、“90后”群体虽然商业健康保险配置能力相对不足,但在健康与保障认知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商业健康保险的配置意愿相对更强。
健康风险意识强保障实践弱
调研发现,居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强,但知易行难,他们的健康保障实践较弱。数据显示,认为自身发生重大疾病风险大的受访者中,仍82.1%尚未购买商业健康保险;47.8%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但其中已购买的比例仅6.7%。
目前,居民抵御风险的方式总体仍比较传统与单一,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率不足10%,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主要通过基本医疗保险与自筹资金应对自身与家庭重大疾病费用支出。
同时,居民对健康管理的认知相对有限,兴趣点集中于体检、健身等比较传统的项目方面,对于可穿戴设备等创新项目兴趣度不高;与其对这些服务项目的认知度、可及性与获得感不足密切相关。
需多方发力
《报告》对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无论是在政府层面、保险公司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在政府层面,要从顶层设计、医疗数据平台、参与经办、媒体宣传等层面,加大对商业健康保险的全面扶持。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的落地与政策支持;二是搭建行业健康医疗数据平台;三是进一步开放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基本医保经办与管理服务的合作空间;四是加大公众媒体对商业健康保障理念的传播力度,加强健康风险管理教育。
在保险业和保险公司层面,应从支付属性、风险保障、大数据技术、精准扶贫等方面,满足居民健康保障需求。保险业应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满足国民的保险保障与服务需要。一是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支付作用,联结相关产业链。二是要以“保”为本,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变革。三是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等新技术、优化流程。四是要聚焦精准扶贫,发挥保险行业优势。五是做好公众健康教育及相关产品的宣传工作。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应做好自我规划,积极参与投入。在企业层面来看,一是增强健康险在企业员工福利保障计划中的地位,通过与商保合作搭建员工弹性福利平台,提升福利水平同时控制福利成本,保持人才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为员工购买税优健康、税延养老等政策性保险提供经济支持与组织保障。
从个人层面来看,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增加运动投入,获取可靠健康信息;同时,强化健康保障意识,有意识地去获取和掌握健康保障相关知识;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健康险分散个人与家庭的健康和经济风险。 记者 冷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