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退潮暴露后遗症 兴银基金遭募集失败清盘双烦恼

来源:新浪 作者:占昕 发表时间:2018-06-06 17:47

继年初兴银瑞景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以下简称“兴银瑞景”)募集失败后,日前,“兴银瑞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以下简称“兴银瑞福”)再次折戟。权益和固收新基双双“落空”,发展失衡所导致的委外退潮“后遗症”,在兴银基金身上显得愈发明显。

11.jpg

募集失败和清盘时有发生,令旗下产品原本就不多的兴银基金更加“捉襟见肘”。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兴银基金旗下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7只,以往依赖机构客户所导致的规模起伏及投资薄弱问题也在持续暴露出来。

1、产品接连折戟

新基金发行不成,老基金又接连清盘,靠机构发家的兴银基金眼下“腹背受敌”。

与兴银瑞景不同的是,兴银瑞福是一只针对机构发行的定制型基金。

招募说明书显示,兴银瑞福的最低募集份额为1000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发起资金提供方认购本基金的总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另该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或者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可达到或者超过50%,且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

但这终究敌不过机构资金的离场。兴银瑞福5月19日发布公告称,截至4月23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本基金未能满足《兴银瑞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与新基金募集失败同时发生的还有老基金清盘。

由于不满足备案条件,“兴银长禧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从延长开放期到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最终仍不得不因“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且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而清算。与之相似命运清算还有“兴银长富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兴银旗下基金因而由19只变为17只。

资料显示,兴银基金原名华福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8.950, 0.07, 0.79%)共同出资设立,分别持股76%和24%,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2016年9月增资后,变更为兴银基金。

与此同时,兴银基金的主要人员均来自银行系。董事长陈文奇曾历任兴业银行(15.940, -0.05, -0.31%)总行私人银行副总经理、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董事兼总经理张力曾担任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市场销售板块负责人、自营投资板块处长等。但这并未阻止其发展不均衡的颓势。

2、规模冲高回落

剔除市场因素,基于兴银基金的特点,市场人士认为,其重机构轻渠道,相较其他基金更严峻的是,以往过度依赖委外业务所产生的委外退潮“后遗症”。与机构委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时点近乎一致的是,兴银基金自2015年四季度开始,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资产规模都在六七百亿元上下浮动,直至监管进一步对委外施压后回落。

委外定制基金一般机构持股比例在95%以上,同时基金认购户数在200户左右,在募集期限上,相比于普通基金募集期为数月,委外基金募集期一般较短,仅为几天。

而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兴银基金现存的17只产品,除了5只权益类基金,其余12只基金的平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达99.65%,其中,基金认购份额在200户左右及以下的就有10只,委外定制特征明显。

2017年3月17日,证监会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通报,要求若新发行的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50%,应采用封闭式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其中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同时,单一持有份额超50%的新基金需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并在基金合同、招募等文件中进行披露,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

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末,兴银基金的公募规模分别为628亿元和750亿元,排名从最高时的34位降至42位,今年一季度末规模再度降至391亿元,排名也落至第55位,这也是其2015年四季度以来规模的最低点。

3、投资业绩欠佳

“依靠委外机构可快速做大规模,但由于投资者结构单一,很容易出现申赎的大幅波动,既不利于个人投资者参与和回归公募本质,也不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在业内看来,过度依赖机构客户赚“舒服的钱”,对公募基金投研本身是很大的伤害。

根据Wind统计,兴银基金目前有基金经理10人,平均从业年限1.65年,时间较短,变动也较为频繁。今年以来,兴银基金官网的6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5只基金增聘了新基金经理,1只因分工调整更换基金经理。

从该公司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7只,规模192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5只,规模191亿元;混合型基金5只,规模仅8亿元,差距悬殊。

2016年至今,虽然该公司旗下偶有零星产品冲进同类前20%,但多数产品收益仍在平均线之下。今年以来,9只产品排名同类后45%,4只排名同类后10%。从2017年业绩来看,剔除当年新发的5只基金,12只产品中有7只排名同类后41%,2只排名同类后10%左右。

产品频频折戟、规模大起大落、业绩缺乏优势,面对发展的不平衡,兴银基金将如何自我调整?令人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前,公司方面未对《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问题做出回应。记者 占昕

编辑:
数字报

委外退潮暴露后遗症 兴银基金遭募集失败清盘双烦恼

新浪  作者:占昕  2018-06-06

继年初兴银瑞景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以下简称“兴银瑞景”)募集失败后,日前,“兴银瑞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以下简称“兴银瑞福”)再次折戟。权益和固收新基双双“落空”,发展失衡所导致的委外退潮“后遗症”,在兴银基金身上显得愈发明显。

11.jpg

募集失败和清盘时有发生,令旗下产品原本就不多的兴银基金更加“捉襟见肘”。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兴银基金旗下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7只,以往依赖机构客户所导致的规模起伏及投资薄弱问题也在持续暴露出来。

1、产品接连折戟

新基金发行不成,老基金又接连清盘,靠机构发家的兴银基金眼下“腹背受敌”。

与兴银瑞景不同的是,兴银瑞福是一只针对机构发行的定制型基金。

招募说明书显示,兴银瑞福的最低募集份额为1000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发起资金提供方认购本基金的总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另该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或者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多个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可达到或者超过50%,且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

但这终究敌不过机构资金的离场。兴银瑞福5月19日发布公告称,截至4月23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本基金未能满足《兴银瑞福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与新基金募集失败同时发生的还有老基金清盘。

由于不满足备案条件,“兴银长禧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从延长开放期到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最终仍不得不因“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且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而清算。与之相似命运清算还有“兴银长富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兴银旗下基金因而由19只变为17只。

资料显示,兴银基金原名华福基金,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华福证券与国脉科技(8.950, 0.07, 0.79%)共同出资设立,分别持股76%和24%,初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2016年9月增资后,变更为兴银基金。

与此同时,兴银基金的主要人员均来自银行系。董事长陈文奇曾历任兴业银行(15.940, -0.05, -0.31%)总行私人银行副总经理、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董事兼总经理张力曾担任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市场销售板块负责人、自营投资板块处长等。但这并未阻止其发展不均衡的颓势。

2、规模冲高回落

剔除市场因素,基于兴银基金的特点,市场人士认为,其重机构轻渠道,相较其他基金更严峻的是,以往过度依赖委外业务所产生的委外退潮“后遗症”。与机构委外资金的大量涌入时点近乎一致的是,兴银基金自2015年四季度开始,2016年至2017年一季度,资产规模都在六七百亿元上下浮动,直至监管进一步对委外施压后回落。

委外定制基金一般机构持股比例在95%以上,同时基金认购户数在200户左右,在募集期限上,相比于普通基金募集期为数月,委外基金募集期一般较短,仅为几天。

而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兴银基金现存的17只产品,除了5只权益类基金,其余12只基金的平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达99.65%,其中,基金认购份额在200户左右及以下的就有10只,委外定制特征明显。

2017年3月17日,证监会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通报,要求若新发行的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50%,应采用封闭式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其中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同时,单一持有份额超50%的新基金需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并在基金合同、招募等文件中进行披露,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售。

2016年和2017年一季度末,兴银基金的公募规模分别为628亿元和750亿元,排名从最高时的34位降至42位,今年一季度末规模再度降至391亿元,排名也落至第55位,这也是其2015年四季度以来规模的最低点。

3、投资业绩欠佳

“依靠委外机构可快速做大规模,但由于投资者结构单一,很容易出现申赎的大幅波动,既不利于个人投资者参与和回归公募本质,也不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在业内看来,过度依赖机构客户赚“舒服的钱”,对公募基金投研本身是很大的伤害。

根据Wind统计,兴银基金目前有基金经理10人,平均从业年限1.65年,时间较短,变动也较为频繁。今年以来,兴银基金官网的6份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显示,5只基金增聘了新基金经理,1只因分工调整更换基金经理。

从该公司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7只,规模192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5只,规模191亿元;混合型基金5只,规模仅8亿元,差距悬殊。

2016年至今,虽然该公司旗下偶有零星产品冲进同类前20%,但多数产品收益仍在平均线之下。今年以来,9只产品排名同类后45%,4只排名同类后10%。从2017年业绩来看,剔除当年新发的5只基金,12只产品中有7只排名同类后41%,2只排名同类后10%左右。

产品频频折戟、规模大起大落、业绩缺乏优势,面对发展的不平衡,兴银基金将如何自我调整?令人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前,公司方面未对《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问题做出回应。记者 占昕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