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烈波动难现 年中流动性无虞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勤峰 发表时间:2018-05-29 18:39

近期,货币市场流动性风平浪静。但临近年中时点,流动性运行变数增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考核、财政存款波动、法定准备金补缴及外汇占款变化将是流动性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6、7月资金供求存在缺口,资金面实际状况主要取决于央行应对举措。预计资金面不会出现过于剧烈的波动,但时点性或结构性的波动可能难免,资金利率上下行空间均不大。

未来一段时间,影响流动性供求的因素的确不少,资金面变数增多,主要风险点可能出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金融监管考核。近期,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新规相继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放松,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和。但应看到,与过去的监管要求相比,金融体系面临的考核仍是趋严的,金融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仍是加大的。

考虑到半年末考核期将至,且流动性新规实施在即,金融监管考核扰动下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6月到期同业存单规模超过2.2万亿元,目前来看,是今年到期量最大的一个月。同业存单到期续作压力,叠加季末前增量发行需求,将造成集中的存单供给压力,如果发行不畅,可能引发资金面紧张和市场恐慌,这在去年曾多次出现。

二是财政存款波动。4月降准后,市场资金面不松反紧,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财政存款波动的影响。数据显示,4月份财政存款因税收上升了约7200亿元,远超过置换MLF后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规模。

从历史数据来看,因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6月份财政存款多会出现下降,相应会供给一定的流动性,但仍需关注政府债发行缴款的影响。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目前大约发行了8000亿元,比去年少发5000多亿元。机构预计今年地方债发行量可能接近或超过5万亿元,这意味着积压的供给压力不小,进入年中发行高峰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缴款会暂时性增加财政存款,占用银行体系可用资金。

另外,7月将迎来税收大月,财政存款预计会再次大幅上升,回收流动性,这也是以往半年末过后,7月份资金面难以很快缓解的重要原因。

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为满足考核要求,季末月份银行往往会加大揽储力度,使得一般存款在季末会有较大规模增加,相应带来法定准备金补缴压力。

另外,2017年以来,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科目,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今年以来,这个科目已增加了4000亿元,回收了相应规模的流动性。未来,这个科目的余额可能继续增加,对流动性有一定不利影响。

四是外汇占款波动。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走弱,市场对汇率贬值及资本流出的担忧有所上升,但目前还未看到资本大幅外流的迹象。即便如此,年中外汇占款的波动仍值得关注,因6、7月为境外上市企业的分红高峰期,产生较大用汇需求,可能导致外汇占款余额下降,被动回笼本币流动性。

综合以上几项因素来看,6、7月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缺口客观存在,资金面实际运行状况将主要取决于央行供给流动性的力度和节奏。

年初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出现一定微调迹象,资金面状况总体上好于预期。5月28日,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也表明央行已着手提供跨季流动性支持。预计年中时点央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跨季资金供给,平抑流动性可能出现的季节性紧张和波动,不排除再次实施置换式降准的可能性。因此,预计今年6、7月流动性风险仍可控。

不过,半年末资金面难以再现类似一季度末那样超预期的宽松。一是金融机构超储率有所下降,流动性总量有限;二是资金面过于宽松,容易刺激金融体系杠杆率反弹,有违监管导向;三是美联储6月大概率会再次加息,由于中美利差已脱离“舒适区间”,源于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压力将限制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

总的来看,今年6、7月,资金面料不会出现剧烈收紧,但时点性或结构性波动难免,货币市场利率上、下行空间均不大。

编辑:
数字报

剧烈波动难现 年中流动性无虞

中国经济网  作者:张勤峰  2018-05-29

近期,货币市场流动性风平浪静。但临近年中时点,流动性运行变数增多。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监管考核、财政存款波动、法定准备金补缴及外汇占款变化将是流动性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6、7月资金供求存在缺口,资金面实际状况主要取决于央行应对举措。预计资金面不会出现过于剧烈的波动,但时点性或结构性的波动可能难免,资金利率上下行空间均不大。

未来一段时间,影响流动性供求的因素的确不少,资金面变数增多,主要风险点可能出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金融监管考核。近期,资管新规、商业银行流动性新规相继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均有一定程度放松,市场担忧情绪有所缓和。但应看到,与过去的监管要求相比,金融体系面临的考核仍是趋严的,金融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仍是加大的。

考虑到半年末考核期将至,且流动性新规实施在即,金融监管考核扰动下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状况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6月到期同业存单规模超过2.2万亿元,目前来看,是今年到期量最大的一个月。同业存单到期续作压力,叠加季末前增量发行需求,将造成集中的存单供给压力,如果发行不畅,可能引发资金面紧张和市场恐慌,这在去年曾多次出现。

二是财政存款波动。4月降准后,市场资金面不松反紧,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财政存款波动的影响。数据显示,4月份财政存款因税收上升了约7200亿元,远超过置换MLF后降准释放的增量资金规模。

从历史数据来看,因季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6月份财政存款多会出现下降,相应会供给一定的流动性,但仍需关注政府债发行缴款的影响。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目前大约发行了8000亿元,比去年少发5000多亿元。机构预计今年地方债发行量可能接近或超过5万亿元,这意味着积压的供给压力不小,进入年中发行高峰期,政府债券集中发行缴款会暂时性增加财政存款,占用银行体系可用资金。

另外,7月将迎来税收大月,财政存款预计会再次大幅上升,回收流动性,这也是以往半年末过后,7月份资金面难以很快缓解的重要原因。

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补缴。为满足考核要求,季末月份银行往往会加大揽储力度,使得一般存款在季末会有较大规模增加,相应带来法定准备金补缴压力。

另外,2017年以来,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这一科目,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今年以来,这个科目已增加了4000亿元,回收了相应规模的流动性。未来,这个科目的余额可能继续增加,对流动性有一定不利影响。

四是外汇占款波动。4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走弱,市场对汇率贬值及资本流出的担忧有所上升,但目前还未看到资本大幅外流的迹象。即便如此,年中外汇占款的波动仍值得关注,因6、7月为境外上市企业的分红高峰期,产生较大用汇需求,可能导致外汇占款余额下降,被动回笼本币流动性。

综合以上几项因素来看,6、7月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缺口客观存在,资金面实际运行状况将主要取决于央行供给流动性的力度和节奏。

年初以来,货币政策操作出现一定微调迹象,资金面状况总体上好于预期。5月28日,央行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也表明央行已着手提供跨季流动性支持。预计年中时点央行会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增加跨季资金供给,平抑流动性可能出现的季节性紧张和波动,不排除再次实施置换式降准的可能性。因此,预计今年6、7月流动性风险仍可控。

不过,半年末资金面难以再现类似一季度末那样超预期的宽松。一是金融机构超储率有所下降,流动性总量有限;二是资金面过于宽松,容易刺激金融体系杠杆率反弹,有违监管导向;三是美联储6月大概率会再次加息,由于中美利差已脱离“舒适区间”,源于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压力将限制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

总的来看,今年6、7月,资金面料不会出现剧烈收紧,但时点性或结构性波动难免,货币市场利率上、下行空间均不大。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