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频换不奏效 太平基金规模何时能冲高?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夏悦超 发表时间:2018-05-18 17:11

当保险系基金都在想方设法搭上养老目标基金这轮机会时,太平基金却在忙着进行高管更迭。

近日,太平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宋小龙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董事长汤海涛代任总经理之职。当保险资管规模日趋扩大之时,基金子公司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太平基金正是太平资产收购中原英石基金66%的股权后改名成立的一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管频换不见效

当时,作为我国保险业首次通过并购方式绝对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先例,给2013年成立的太平基金也带来了一线新的生机。2016年8月,这家保险系基金正式上路,除了更名外,几乎原公司的管理层换了个遍。其中,汤海涛新任董事长,同时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长周小全离任,宋小龙新任总经理,金芳新任副总经理。此后,太平基金的股权结构变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占比70.04%,中原证券(601375)股份有限公司和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占比14.98%。

按照当时的搭配,太平基金的高管配置很合理。因为宋小龙有基金行业从业背景,他曾在1999年10月至2012年9月,历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项目经理、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任长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而董事长汤海涛的保险背景也很强大。曾任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核算运行中心副主任,会计结算部高级经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北方项目事业部总经理,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等职务。

汤海涛和宋小龙这样的强强联合,意味着太平基金要展开新的崛起之路。然而,1年多过去了,太平基金的发展仍然处于“死水”状态,股东优势没有开展开来,新业务也没进展。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后,太平基金这一次依然选择换高管的战略布局。

规模增长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于2016年8月完成更名的太平基金管理规模为117.95亿元。而另一家同属于保险系的国寿安保基金,依托中国人寿(601628)资产背景,成立不到5年,规模就大幅增长,现已突破1500亿元。

目前太平基金旗下有7只基金,5名基金经理。在为数不多的7只产品中,仅有2只权益类产品,由独孤南薰和梁鹏分别各管理一只。

记者注意到,太平基金成立以来先后有3名基金经理离职,最少的时候仅有3名基金经理,任职最长时间也不超过3年,平均任职年限为1.1年。不过,这似乎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通病,例如安信、德邦等规模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不超过1.5年。

从今年来増聘的基金经理来看,潘莉、吴超旗下均管理固收类产品,而在货币基金受严监管的情况下,规模增长成为了很多小型基金公司发展的困境。

本就因为规模发展受限,吸引人才能力也不强的太平基金,似乎也没有在权益类产品上发力布局,在太平基金更名后发行的首只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太平改革红利精选混合目前规模仅剩2.19亿元,由梁鹏负责管理。这只基金存在的意义比较特殊,它是太平基金第一只权益类产品,募资结束时规模近3亿元。还有一只权益类基金是太平灵活配置,目前规模15.48亿元,在业内人士来看,整个太平基金目前就靠这一只基金在撑柱子。

近期债市风险频发,众多债基业绩受到波及,而太平基金的行为颇有激进,选择新发了一只债券型基金,接下来是否会依靠大股东背景优势,来考虑布局权益类产品,从而提升规模,截至记者发稿,太平基金表示不方便回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小型基金公司还是以规模为主,既没有规模也没有费用,很难招高水平的投研团队来提升业绩。

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次新基金公司离不开银行系、保险系的帮助,整体规模得以迅速扩张。

华南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股东不少也是以银行、券商为主,良好的发展与股东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是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好坏,始终与良好的业绩,客服服务能力以及风控密不可分,只有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北京某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还是要靠业绩,业绩不好上了规模还是要掉下去,但短期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收入才能维持生存、才能留住人才,毕竟好的长期业绩要靠人才来创造。 (记者 夏悦超)

编辑:
数字报

高管频换不奏效 太平基金规模何时能冲高?

中国经济网  作者:夏悦超  2018-05-18

当保险系基金都在想方设法搭上养老目标基金这轮机会时,太平基金却在忙着进行高管更迭。

近日,太平基金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宋小龙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董事长汤海涛代任总经理之职。当保险资管规模日趋扩大之时,基金子公司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太平基金正是太平资产收购中原英石基金66%的股权后改名成立的一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管频换不见效

当时,作为我国保险业首次通过并购方式绝对控股一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先例,给2013年成立的太平基金也带来了一线新的生机。2016年8月,这家保险系基金正式上路,除了更名外,几乎原公司的管理层换了个遍。其中,汤海涛新任董事长,同时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原董事长周小全离任,宋小龙新任总经理,金芳新任副总经理。此后,太平基金的股权结构变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占比70.04%,中原证券(601375)股份有限公司和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占比14.98%。

按照当时的搭配,太平基金的高管配置很合理。因为宋小龙有基金行业从业背景,他曾在1999年10月至2012年9月,历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项目经理、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兼权益投资部总经理;2012年10月至2016年8月,任长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而董事长汤海涛的保险背景也很强大。曾任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行核算运行中心副主任,会计结算部高级经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北方项目事业部总经理,产品开发部总经理;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等职务。

汤海涛和宋小龙这样的强强联合,意味着太平基金要展开新的崛起之路。然而,1年多过去了,太平基金的发展仍然处于“死水”状态,股东优势没有开展开来,新业务也没进展。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后,太平基金这一次依然选择换高管的战略布局。

规模增长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于2016年8月完成更名的太平基金管理规模为117.95亿元。而另一家同属于保险系的国寿安保基金,依托中国人寿(601628)资产背景,成立不到5年,规模就大幅增长,现已突破1500亿元。

目前太平基金旗下有7只基金,5名基金经理。在为数不多的7只产品中,仅有2只权益类产品,由独孤南薰和梁鹏分别各管理一只。

记者注意到,太平基金成立以来先后有3名基金经理离职,最少的时候仅有3名基金经理,任职最长时间也不超过3年,平均任职年限为1.1年。不过,这似乎也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通病,例如安信、德邦等规模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不超过1.5年。

从今年来増聘的基金经理来看,潘莉、吴超旗下均管理固收类产品,而在货币基金受严监管的情况下,规模增长成为了很多小型基金公司发展的困境。

本就因为规模发展受限,吸引人才能力也不强的太平基金,似乎也没有在权益类产品上发力布局,在太平基金更名后发行的首只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太平改革红利精选混合目前规模仅剩2.19亿元,由梁鹏负责管理。这只基金存在的意义比较特殊,它是太平基金第一只权益类产品,募资结束时规模近3亿元。还有一只权益类基金是太平灵活配置,目前规模15.48亿元,在业内人士来看,整个太平基金目前就靠这一只基金在撑柱子。

近期债市风险频发,众多债基业绩受到波及,而太平基金的行为颇有激进,选择新发了一只债券型基金,接下来是否会依靠大股东背景优势,来考虑布局权益类产品,从而提升规模,截至记者发稿,太平基金表示不方便回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小型基金公司还是以规模为主,既没有规模也没有费用,很难招高水平的投研团队来提升业绩。

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次新基金公司离不开银行系、保险系的帮助,整体规模得以迅速扩张。

华南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股东不少也是以银行、券商为主,良好的发展与股东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是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募基金公司发展好坏,始终与良好的业绩,客服服务能力以及风控密不可分,只有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北京某基金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还是要靠业绩,业绩不好上了规模还是要掉下去,但短期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收入才能维持生存、才能留住人才,毕竟好的长期业绩要靠人才来创造。 (记者 夏悦超)

编辑:
新闻排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