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升值”的收藏品盯上老年人钱包 往往没见到实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4-26 18:51

众多骗局都瞄准了老年人,收藏品骗局也不例外。消费者网去年发布的《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保健品骗局、投资理财骗局、收藏品骗局等是老年消费骗局的重灾区。

《工人日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一些文化公司、收藏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会以收藏品会升值、承诺回购或帮忙拍卖等方式,诱骗老年人上当。不少老年人在利诱和忽悠之下,花大价钱购买了并不值钱的收藏品。有的老人甚至只是买了“宣传册里的收藏品”,连实物都没见到,最终导致损失惨重。

“我连我买的收藏品都没见到”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路先生今年82岁。他告诉记者,在2013年底,因为平时喜欢爱收藏些小东西,自己的电话就被他人泄露给了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业务员。后来,这名业务员经常打电话让他去文化公司参观。

“每次去,这个业务员都送我一些外国纸币、纪念邮票等小礼品。后来,熟了之后,他就给我推销字画、第四套人民币百连号等收藏品,说以后能升值卖高价钱。而且,好几个人围着我说,我最终就信以为真了。”4月24日,路先生向记者回忆说。

“因为他们当时是拿一个收藏品宣传册子给我推销的,我就说想看看货。但他们说门店太小,放不下那么多货,货放在库房里了。”路先生说。

为了让路先生购买,业务员又对路先生说:“想拿货也可以,但货放在我们店里更安全。你拿回去之后再回来卖的话,还得重新鉴定。麻烦不说,还花钱。放在我们这,你每个月月初可以拿利息,而且这个利息比存银行和买理财产品都划算。等以后哪天想卖了,我们就可以帮你卖掉。”

在这样的诱惑下,路先生终于买下了几件收藏品。路先生却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连我买的收藏品都没见到。”

路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这个公司确实给他利息。“我第一个月拿了3000多元的利息,但以后我每次去拿利息,业务员就会让我继续买收藏品。”就这样,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路先生陆续投入了30余万元。但从第二年开始,文化公司就不给利息了。

“然后,我就催文化公司把钱返给我,但公司说收藏品没卖出去,没法给我钱。这几年,我多次催要。直到2016年12月,公司说我之前投入的钱可以折合成一幅名人字画,说3个月内可以卖出去。但直到现在也没卖出去,我的钱也没有返给我。”路先生说。

买了收藏品只是骗局的第一步

按照路先生的说法,他遭遇的是一种“买空卖空”的骗局,因为自己并没有看到更没有拿到收藏品。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讲,买了收藏品拿到手后,或许只是骗局的第一步。接下来,不法分子会引诱老年人一步步掏更多的钱。

65岁的北京市民陈女士偶然认识了某收藏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便向其推荐名人字画等收藏品,说以后升值空间很大,而且公司可以回购或者代为拍卖。并无收藏经验的陈女士在其忽悠下,先后花了几十万元从这家公司买了一些所谓的名人字画。“没有发票,都是公司自己开的收据。”陈女士说。

但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芳调查后发现,陈女士没有和收藏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只有盖了收藏公司财务章的收据。实际上,字画作者都是并不知名的画家,是不是真迹也不清楚。

在买了这些所谓的收藏品后不久,有一个自称是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的人给陈女士打来电话,声称可以帮她找到一个香港的客户,将收藏品卖出去,但需要再交一笔过海关的费用以及鉴定和拍卖费用。

陈女士急于把收藏品卖出去,于是便又交了20多万元钱,并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一个入会协议。

但交了钱之后,陈女士觉得有些不对,就想把那20万元钱要回来,但遭到拒绝。于是,她就要求公司按照承诺回购,但收藏公司否认曾经有过此承诺。

“陈女士遭遇的骗局还算简单的,这类骗局完整的套路是:老人买了收藏品之后,过不了几天,就有自称是某拍卖公司或收藏公司的人打电话过来。然后,虚构有买家要高价购买、公司高价收购,将老人请至公司。再安排人员冒充买家吹嘘藏品价值,诱使老人到指定的机构鉴定或者在公司办理委托交易业务,从而骗取鉴定费、委托交易服务费。然后,再以鉴定结论不符合收购条件、不符合买家交易条件或拍卖物品流拍等理由搪塞老人。”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建议收集更多证据后再去报案

陈音江对记者表示,利用收藏品实施诈骗并非新花招,其与频频发生的高息理财产品骗局、保健品骗局一样,主要都是针对老年人。这些不法分子认为,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又都有一些积蓄和退休金、养老金,且想让自己的钱增值,所以就专门盯上了老年人。

“我们发现,在收藏品骗局中,老年人受骗后往往遭遇维权难。这是因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至1万元,大多数收藏品骗局中涉及的金额都远超这个数额。但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追责,往往不会与被骗的老年人签订收藏品买卖之类的合同,而是签订借款合同或者不签任何合同,这就导致刑事立案时遭遇困难。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最好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一步收集更多证据后再去公安机关报案。”王芳律师说。

“另外,一些老人被骗后不敢告诉子女,直到最后自己实在要不回钱了才说出来,而那时维权就相对更难了。所以,子女也要多关爱老人,多与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近况。可以不时给老人讲解防骗知识,发现老人被骗后要及时帮助他们收集证据。”王芳律师说。

编辑:
数字报

“会升值”的收藏品盯上老年人钱包 往往没见到实物

中国新闻网  作者:  2018-04-26

众多骗局都瞄准了老年人,收藏品骗局也不例外。消费者网去年发布的《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保健品骗局、投资理财骗局、收藏品骗局等是老年消费骗局的重灾区。

《工人日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一些文化公司、收藏品公司的销售人员会以收藏品会升值、承诺回购或帮忙拍卖等方式,诱骗老年人上当。不少老年人在利诱和忽悠之下,花大价钱购买了并不值钱的收藏品。有的老人甚至只是买了“宣传册里的收藏品”,连实物都没见到,最终导致损失惨重。

“我连我买的收藏品都没见到”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路先生今年82岁。他告诉记者,在2013年底,因为平时喜欢爱收藏些小东西,自己的电话就被他人泄露给了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业务员。后来,这名业务员经常打电话让他去文化公司参观。

“每次去,这个业务员都送我一些外国纸币、纪念邮票等小礼品。后来,熟了之后,他就给我推销字画、第四套人民币百连号等收藏品,说以后能升值卖高价钱。而且,好几个人围着我说,我最终就信以为真了。”4月24日,路先生向记者回忆说。

“因为他们当时是拿一个收藏品宣传册子给我推销的,我就说想看看货。但他们说门店太小,放不下那么多货,货放在库房里了。”路先生说。

为了让路先生购买,业务员又对路先生说:“想拿货也可以,但货放在我们店里更安全。你拿回去之后再回来卖的话,还得重新鉴定。麻烦不说,还花钱。放在我们这,你每个月月初可以拿利息,而且这个利息比存银行和买理财产品都划算。等以后哪天想卖了,我们就可以帮你卖掉。”

在这样的诱惑下,路先生终于买下了几件收藏品。路先生却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连我买的收藏品都没见到。”

路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这个公司确实给他利息。“我第一个月拿了3000多元的利息,但以后我每次去拿利息,业务员就会让我继续买收藏品。”就这样,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路先生陆续投入了30余万元。但从第二年开始,文化公司就不给利息了。

“然后,我就催文化公司把钱返给我,但公司说收藏品没卖出去,没法给我钱。这几年,我多次催要。直到2016年12月,公司说我之前投入的钱可以折合成一幅名人字画,说3个月内可以卖出去。但直到现在也没卖出去,我的钱也没有返给我。”路先生说。

买了收藏品只是骗局的第一步

按照路先生的说法,他遭遇的是一种“买空卖空”的骗局,因为自己并没有看到更没有拿到收藏品。但对于一些老人来讲,买了收藏品拿到手后,或许只是骗局的第一步。接下来,不法分子会引诱老年人一步步掏更多的钱。

65岁的北京市民陈女士偶然认识了某收藏品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便向其推荐名人字画等收藏品,说以后升值空间很大,而且公司可以回购或者代为拍卖。并无收藏经验的陈女士在其忽悠下,先后花了几十万元从这家公司买了一些所谓的名人字画。“没有发票,都是公司自己开的收据。”陈女士说。

但北京致诚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芳调查后发现,陈女士没有和收藏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只有盖了收藏公司财务章的收据。实际上,字画作者都是并不知名的画家,是不是真迹也不清楚。

在买了这些所谓的收藏品后不久,有一个自称是拍卖公司工作人员的人给陈女士打来电话,声称可以帮她找到一个香港的客户,将收藏品卖出去,但需要再交一笔过海关的费用以及鉴定和拍卖费用。

陈女士急于把收藏品卖出去,于是便又交了20多万元钱,并与这家公司签订了一个入会协议。

但交了钱之后,陈女士觉得有些不对,就想把那20万元钱要回来,但遭到拒绝。于是,她就要求公司按照承诺回购,但收藏公司否认曾经有过此承诺。

“陈女士遭遇的骗局还算简单的,这类骗局完整的套路是:老人买了收藏品之后,过不了几天,就有自称是某拍卖公司或收藏公司的人打电话过来。然后,虚构有买家要高价购买、公司高价收购,将老人请至公司。再安排人员冒充买家吹嘘藏品价值,诱使老人到指定的机构鉴定或者在公司办理委托交易业务,从而骗取鉴定费、委托交易服务费。然后,再以鉴定结论不符合收购条件、不符合买家交易条件或拍卖物品流拍等理由搪塞老人。”中国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建议收集更多证据后再去报案

陈音江对记者表示,利用收藏品实施诈骗并非新花招,其与频频发生的高息理财产品骗局、保健品骗局一样,主要都是针对老年人。这些不法分子认为,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又都有一些积蓄和退休金、养老金,且想让自己的钱增值,所以就专门盯上了老年人。

“我们发现,在收藏品骗局中,老年人受骗后往往遭遇维权难。这是因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至1万元,大多数收藏品骗局中涉及的金额都远超这个数额。但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追责,往往不会与被骗的老年人签订收藏品买卖之类的合同,而是签订借款合同或者不签任何合同,这就导致刑事立案时遭遇困难。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最好通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一步收集更多证据后再去公安机关报案。”王芳律师说。

“另外,一些老人被骗后不敢告诉子女,直到最后自己实在要不回钱了才说出来,而那时维权就相对更难了。所以,子女也要多关爱老人,多与老人沟通,了解老人近况。可以不时给老人讲解防骗知识,发现老人被骗后要及时帮助他们收集证据。”王芳律师说。

编辑:
新闻排行版